9月21日是“国际爱牙日”,以下介绍“老掉牙”的危害及防治知识。
“老掉牙”背后存在多种原因,一方面,部分老年人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牙齿松动脱落是自然现象,无需治疗;另一方面,经济因素、对修复过程的不了解以及怕麻烦等心理,也使得很多老人放弃了修复缺牙的机会。
“老掉牙”影响的不只是吃饭
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当牙齿缺失后,咀嚼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食物无法被充分嚼碎就进入胃肠道。这不仅会增加胃肠道的消化负担,还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相关研究显示,缺牙者得胃肠疾病的概率要高50%。而且,消化系统功能受损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对全身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此外,牙齿缺失后,原本紧密排列的牙齿之间会出现缝隙,这些缝隙容易成为食物残渣和细菌的藏身之处。日常刷牙时,很难将这些角落彻底清洁干净,久而久之,就会引发牙周病。牙周病会加速邻牙甚至全口牙齿的不断脱落,形成恶性循环。原本可能只是缺失一颗牙齿,若不及时处理,最终可能会导致多颗甚至全口牙齿缺失,严重影响口腔功能和美观。
三种修复方式可选择
面对“老掉牙”的问题,老年人在选择修复方法时,应根据自身的口腔状况、经济条件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修复方案。
活动义齿:可以自行摘戴,方便清洁,对于口腔内剩余牙齿数量较少、牙槽骨条件不佳的老年人来说,是一种较为合适的选择。不过,活动义齿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初戴时可能会有异物感,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活动义齿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松动、移位等情况,需要定期调整。
固定义齿:通过粘固剂将义齿粘固在基牙上,患者不能自行摘戴。固定义齿的优点是固位好、稳定性高、咀嚼效率接近天然牙,患者没有异物感。但是,固定义齿对基牙的要求较高,如果基牙出现问题,可能需要拆除整个固定义齿进行重新制作。
种植牙:这是目前最为先进和理想的缺牙修复方式。种植牙具有许多独特优势:不损伤邻牙,能够承受较大的咀嚼力,其外观和感觉都非常接近天然牙。不过,种植牙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口腔条件有一定要求,例如患者口腔内要有足够的牙槽骨高度和宽度来支持种植体。此外,种植牙的费用相对较高。
吴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