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雅楠
9月12日,在沧州盐山县孟店镇王金村的一处平房里,卢风云正坐在床边做手工拖鞋。她一手捏着针线,一手拿着一只泡沫鞋底,不一会儿,一双结实耐穿的拖鞋就从卢风云的巧手下诞生了。卢风云说,只要乡亲来串门,她就会把拖鞋送给他们。
今年89岁的卢风云是王金村的一位村民,她的嫂子特别擅长做鞋。“16岁时,我就开始跟着嫂子学做鞋。”卢风云说,想做一双舒服耐穿的鞋并不容易,缝针的手法和下针的角度都需要反复琢磨。她经常跟着嫂子忙活到深夜。凭着不懈的努力,她学会了做虎头鞋、布鞋、拖鞋等。“我家有4个孩子,前些年他们穿的鞋都是我做的。”卢风云说。
上个世纪80年代,卢风云的孩子们陆续成家了,她家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渐渐地,卢风云有了给村里孩子们做虎头鞋的念头。“我没啥操心事了,就想用一技之长传递正能量。”卢风云说,做一双虎头鞋并不容易,不仅需要刺绣、拨花等复杂的针法,还得在硬底鞋板上一针一针地缝布料。为了让孩子们穿得舒服,卢风云每次做鞋都会选纯棉布料。做虎头鞋时,卢风云会用玉米面熬成一锅浓稠的粥,等到放凉凝固后当做粘“虎头”花样的材料。“这样做出来的虎头不仅结实牢固,还绿色环保。”卢风云说。
这些年,只要得知村里有孩子出生,卢风云都会主动送去亲手做的虎头鞋,并送上几句祝福话。“有的乡亲家两代人,都是穿着我做的虎头鞋长大的。”卢风云乐呵呵地说。
80岁以后,卢风云没有精力再做复杂的虎头鞋,她开始为乡亲们做精美实用的拖鞋。“上岁数了手没那么大劲儿,戳不动特别硬的鞋底板了。”卢风云说,孩子们特别支持她做拖鞋,经常帮忙买做鞋的材料。卢风云的儿媳会帮忙买布料,她的女儿则经常从网上帮母亲买泡沫鞋底。“这些年,我家堆满了做鞋用的针线、鞋底。”卢风云说,为了让拖鞋结实耐穿,每一双鞋她得缝上千针。
多年来,王金村的乡亲们都穿过卢风云做的鞋子。寒冬腊月里,她赶制出一双双厚实的棉布拖鞋送给孤寡老人;炎炎夏日中,她用透气的布料缝制出一双双拖鞋,送给妇女儿童……
前段时间,卢风云得知本村的一位乡亲,从上海回来探亲,她立刻用一周的时间,赶制出了4双拖鞋。“这位乡亲平时工作忙,已经四五年没回来了。”卢风云说,她还特意在拖鞋的鞋面上,缝制了不少漂亮的花花草草。乡亲临走前,卢风云专门让儿媳帮忙把拖鞋送了过去。“我希望乡亲穿着我做的拖鞋,能经常想起家乡。”卢风云说,她也希望这些承载着爱意的鞋子能提醒乡亲,常回家看看。
四十多年来,卢风云共送出去了5000多双鞋。“只要看到乡亲们穿着我做的鞋,心里就特别高兴。”卢风云说,现在她将做鞋的手艺传授给了儿媳,希望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