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哲理故事

不太顺溜

2025年04月18日

  这是发生在三位老人身上的真实故事。

  第一位是我的老同事,去年刚退休。上周我去外地看他,他开车来高铁站接我。路上,我发现他开车时有些问题:对交通规则不熟悉;倒车入库的技术不行。吃过饭后他去取车,我在饭店门前等他,结果他逆向行驶,第二天就收到了电子罚单。他说,车子的雨刮器总是刮不干净挡风玻璃上的污物,我说:“雨刮器坏了,得换一个。”他听从了我的建议。换过雨刮器之后,他开车的视野果然清晰多了。他高兴地对我说:“太好了,我一直以为雨刮器就是这样的。”后来我又发现,他的车子胎压不足,转弯时有异响,而他一点儿都没发觉。我提醒他去汽车维修店调整一下,调整之后果然好多了。

  他的汽车买了两年,但行程仅有两万公里,因为他开的次数很少。临别时,我对他说:“您开车时一定要当心,要定期去汽车维修店检查,消除隐患。”他叹了一口气说:“好。人老了,有些不顶用了。退休前,我费了好大劲才学会开车,拿到了驾照,想着退休后能开着车四处转转。现在看来,只能在家门口转转,高速公路是万万不敢上的。”

  第二位是我的父亲。父亲独自生活在乡下,早先用的是老年手机,每过一段时间,手机就会发出“短信已满请删除”的语音提醒,但他不知道怎么删短信。尽管我教了他很多遍,但他就是记不住,只能一次次请村里的年轻人帮他删。后来,为了给我打视频电话,父亲换了智能手机。我同样教了他很多遍如何拨打视频电话,但他仍旧不会,最后只能等着我打给他。

  如果说父亲不聪明,全村人都不同意。他退休前是中学教师,教出了不少优秀毕业生。以前的他几乎无所不能,帮人修电路、写对联、主持红白事……大大小小的困事、难事,没有一件能难住他。但上了年纪后,他的听力、眼力、动手能力年年都在下降,很多事都学不会,需要请村里的年轻人帮忙。

  第三位是我的二舅母。二舅母已经走不了远路了,她去两三百米外的塘埂上洗衣服,中途都要歇上好几次,体力严重不足,这跟我记忆里的她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我很小时就知道二舅母特别能干,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种田耕地比男人都厉害,她家收上来的谷物和稻米的产量,年年在全村都是数一数二的。如今,她力不从心了。但即便行走困难,二舅母依然不肯休息,整天都在忙东忙西,种菜干活。

  晚年舒服自在,是很多老人的愿望,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不是每个老人都有钱有闲,有健康、有活力,能在余生游遍山川大河,能与志同道合的老朋友同读老年大学,跳舞、画画、玩摄影。一些老人的晚年生活,并不太顺溜。但可贵的是,他们没有因此而抱怨生活,而是接纳了现状,坦然接受自己的力不从心,不与难以改变的自己较劲。在他们看来,愁是一天,笑也是一天,不太顺溜的晚年生活也是好的生活,每一天都需要珍惜。

  徐九宁/文

2025-04-18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202100.html 1 不太顺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