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雅楠
最近,演员李现因喜欢观察和拍摄鸟类(俗称“打鸟”),得到了生态环境部的认可。在石家庄,也活跃着一群喜欢“打鸟”的老年朋友。在拍鸟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收获了快乐,也记录了石家庄的生态环境越变越美。
4月13日,记者行至石家庄滹沱河畔,只见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无数鸟儿在水中追逐嬉戏。河边聚集了十几位“打鸟”的老年人,相机快门的“咔嚓”声此起彼伏。
“你看,这是白鹭,这是苍鹭,天鹅刚刚飞走。”朱少忠是其中一位“打鸟”的老年朋友,他边和记者科普鸟类知识,边展示他拍摄的照片。
今年72岁的朱少忠是石家庄公交集团的一位退休干部。2018年,他迷上了拍鸟。这些年,朱少忠一有时间就到石家庄周边的滹沱河、冶河以及绵蔓河拍鸟。为了拍出满意的照片,他先后更换了4台相机,买了3个镜头。
多年的拍鸟经历,让朱少忠也亲眼见证了石家庄生态环境的改善。“早些年,要想拍到黑鹳,凌晨四五点就得到井陉观鸟点蹲守。”朱少忠说,如今,在石家庄滹沱河经常能看到黑鹳等成群结队的鸟类。“前几天,30余只白琵鹭在滹沱河栖息。”朱少忠说,这也是石家庄首次记录到这么大规模的白琵鹭迁徙种群。每次“满载而归”回到家后,他还会将照片做成短视频,发到微信视频号上。他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各地网友看到石家庄优美的生态环境。“去年年底,滹沱河(石家庄市段)入选了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这也是河北省唯一上榜案例。”朱少忠说,这也说明了修复治理后的滹沱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城区段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西起中华大街、东至东三环北沿线,全长19公里,建成绿地2.85万亩(1900公顷)。”石家庄市园林局滹沱河生态区管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城区段滹沱河生态区已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结构,两百余种植物、430万株乔灌木长势良好,吸引了包括白鹭、苍鹭在内的80余种鸟类栖息繁衍。
同样,石家庄赞皇县82岁的冯炳旭也是一位“打鸟”爱好者,他可以说是赞皇“打鸟”圈年龄最大的一位。
4月14日,记者在赞皇县城北见到冯炳旭时,他身背“长枪短炮”,穿着一身帅气的迷彩服,看着特别精神。
冯炳旭是赞皇县电影公司的一位退休干部。上班时,他就经常接触相机。2010年,退休后的冯炳旭重新拿起相机开始玩摄影。随着拍摄的照片越来越多,他发现还是拍鸟最有意思。
这些年,冯炳旭只要一有时间就到石家庄的平旺水库、白草坪水库、槐河沿岸等地“打鸟”。随着拍摄的鸟儿越来越多,冯炳旭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鸟在树上鸣,婉转又动听,枝稠叶又密,闻声难觅踪。”冯炳旭说,夏天树木枝繁叶茂,是拍鸟最困难的季节,他就等到上午八九点鸟儿下来觅食的时候拍摄。
春去秋来不间断地拍摄,也让冯炳旭目睹了生态环境的变化。“我小时候,每到春天槐河都会干涸缺水,河底的泥沙都露了出来。”冯炳旭说,现在,槐河一年四季水光潋滟,水鸟蹁跹,能拍摄到的鸟类不下10种,他的拍摄素材越来越丰富了。
“整天出去跑,我身子骨特别硬朗。”冯炳旭说,这些年“打鸟”,不仅让自己拍摄了不少照片,也收获了一个好身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