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首版

14万字《乡音》 记录家乡变迁

董占宝 自费写村史 激励后代人

2025年04月16日

  本报讯(记者 李晨阳 通讯员 王晓义)日前,唐山市古冶区范各庄镇王喜庄村村民董占宝自费编写的村史《乡音》付梓出版。

  今年59岁的董占宝是土生土长的王喜庄村人,他的父亲曾在村委会担任了40余年会计。“父亲把村里这些年发生的大事小情一一写在台历上,足足记录了35本。”董占宝说,前几年,父亲把这些台历郑重地交到自己手中。父亲的台历,让董占宝深受启发,他有了沿着父辈的“足迹”,用笔墨继续记录家乡变迁的念头。“我想把这些事接着写下去,让后人知道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董占宝说。

  2023年11月,董占宝正式开始编写村史。为理清脉络,他将村史划分为历史沿革、历史文化、名人实录、诗语话乡音、民俗文化等八部分。一年多的时间,董占宝走遍了村里的大街小巷、角角落落,先后采访了50多位老者。收集到的老照片、老信件等资料,对他来说是无价之宝,图书馆、史志办更成了他经常光顾的地方。

  为确保信息准确,董占宝8次往返滦州市地名志办核对信息。遇到记载与村中老人所述不一致时,他就反复查证。“档案里的一个地名跟老人们说的不一样,我得去反复核实,生怕出现差错。”董占宝说,收集到资料后,他经常伏案整理到凌晨一两点。

  在走访过程中,乡亲们的经历让董占宝感触颇深。80岁的村民宋春生1963年入伍,入伍的第二年,他就作为高炮部队准炮手前往越南战场。临行前,宋春生致信好友董太岭说,不要把自己上前线的事告诉家人。直到1968年2月,宋春生回国后,董太岭才将这封泛黄的信件交还。这封信中还写道:“若我牺牲,勿告知家人。”这段经历也被董占宝收录进村史“参军人员名录”的部分中。宋春生在受访时眼含热泪说:“这些事不说出来,下一代就忘了。”

  经过不懈的努力,董占宝最终完成了这本14万字、300多页的《乡音》。这本书重点记录了王喜庄村在党的领导下社会变迁及发展历程。“这是一部乡村生活的百科全书,记录了乡亲们的生活变迁,也收录了婚丧嫁娶等风土人情。”董占宝说,《乡音》就是家乡的声音,自己记录的不仅是历史,更是先辈们奋斗的足迹,他希望后人翻开这本书时,能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2025-04-16 14万字《乡音》 记录家乡变迁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201780.html 1 董占宝 自费写村史 激励后代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