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保健养生

清明养生注意“三要”

2025年04月11日

  清明时节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我们除了要注意天气温度的变化,更要注意调理饮食,此时节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起居要夜卧早起

  春主生发,立春之后,人体内的肝气逐渐旺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而阴气逐渐消退。此时节,应有意识地调整作息,做到晚睡早起(晚睡并不是指熬夜),舒缓形体,以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这是养生的自然法则。春季容易犯困,适当睡眠可消除疲劳,对健康有益。一般情况下,在春季成年人一天睡7~8个小时即可。另外,适当户外锻炼、注意开窗通风、听音乐、踏青等,都能舒经活络,保持心情舒畅。天气变化频繁,忽冷忽热,容易使人阴阳失和,这时一旦遭遇病毒侵袭,很容易感冒。老话说“春捂秋冻,上薄下厚”是春天最佳的穿衣原则。春天虽然温度升上来了,但要注意保暖,减衣不宜早,避免寒邪侵袭。尤其应注意下肢及脚部的保暖,穿衣以下厚上薄为宜,最好能够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潜伏的寒邪。

  饮食要省酸增甘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春天肝气旺盛,脾胃相对较弱,酸性食物会导致肝气过盛,损伤脾胃,过食酸辣之品不利于阳气的升发和肝气的疏泄,应当少吃酸味的食品,多添些甜味的饮食,多吃甘味柔肝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白扁豆、大枣等,多吃健脾祛湿的食物,如白菜、萝卜、芋头等。不宜吃“发物”,如海鱼、咸菜、海虾、海蟹、竹笋、毛笋、公鸡、羊肉等。

  运动要柔和适度

  清明时节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中医认为“春动生阳”,因此,春末更要注意多动,宜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清明还适宜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放松身心的中轻度体育活动,运动过程中切忌过度出汗,以调养五脏。

  推搓肝经养生法

  中医认为,肝经从两肋经过,推搓两肋有助于肝经的气血运行,能刺激两肋处的期门穴和章门穴(如图),具有舒肝解郁、调和肝脾等功效。可双手沿着胁肋(肋骨)向下搓摩,每天一次,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

  据《扬子晚报》

2025-04-11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201253.html 1 清明养生注意“三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