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忆往昔

家乡的“春韭”

2025年03月31日

  小时候,家乡的“春韭”远近闻名。

  那年,实行了包产到户责任制。刚开始,家乡的人们都种小麦和玉米,到年底得到的收入却很少。过了两年时间,一次父亲去看望姑姑。姑姑家在市郊,家里一直种蔬菜。父亲看到他们那儿家家户户都有大棚韭菜,特别感兴趣,就询问具体的种法、能带来多少收入,姑姑一一作了回答,还领着他到大棚里参观了一番。

  从姑姑家回来,父亲就坐不住了,他到街坊邻居家串门,讲大棚韭菜的好处。在他的说服下,大家都同意试种一下。当年秋季,父亲买来一大袋韭菜籽,分发给大家,大家平整了土地,每户都种了近一亩的韭菜。到了过年期间,乡亲们找来竹竿、铁丝、塑料薄膜,搭起长长的大棚。

  棚里气温暖和,韭菜慢慢发芽了,等到三四月间,棚里一行行的韭菜鲜嫩碧绿,长势旺盛,到了收割的时候。割韭菜的镰刀,刀片又宽又大,父亲只穿了件背心,弯腰下蹲使劲挥动镰刀,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汗珠不断地往下滴,他用毛巾擦擦汗,就继续干。我和母亲跟在后面,将割下的韭菜摆放整齐,扎成小捆,每捆一公斤左右。韭菜一茬割完了,还有二三茬,所以,整个春天,家乡的人们都很忙。

  头茬韭菜割了以后,母亲对我们说:“今天给你们做好吃的。”我和姐妹们全凑了过来,问:“妈,您要做什么?”母亲笑而不答,她让我们到屋里写作业,只管等着就行了。过了一个小时,我们闻到了一股喷香的味道,母亲已经蒸好了韭菜包子。我拿起包子就咬了一口,太好吃了。母亲嘱咐我们多吃点,还说:“现在自己种韭菜了,以后我经常给你们做。”

  韭菜要运到县城里去卖。那天早晨,正好是星期日,我和父亲把两麻袋韭菜用架子车拉到了市场。那里早就有商贩在等候了,我们还没来得及休息,有个中年男子就迎了过来,他举起一把韭菜看了又看,十分满意,可他又怀疑地问:“你这麻袋里面是不是掺土了?”父亲回答:“不会的,那坑人事我们不干。”男子半信半疑,过完了秤,我和父亲把一捆捆韭菜取出来,男子一看都是干干净净的,没有掺土,便每斤多给了几分钱,还掏出烟让父亲抽。

  见韭菜价钱好,不愁卖,全村人都种上了韭菜,远远望去,田野上都是一片白色的种植大棚。家乡土质疏松,适合韭菜生长,再加上乡亲们待人实诚,因而引来不少商贩,地头上就能交易,用不着跑到几十公里外的地方去卖了。

  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家因种韭菜经济条件好了,父亲拆了土坯房,盖了气派的大瓦房,里面放置了时尚的家具。

  几年之后,家乡的人们除了种韭菜,还加种其他一些蔬菜,日子过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比一年幸福。李成林/文

2025-03-31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99931.html 1 家乡的“春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