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老舍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教授,恰在此时,画家齐白石的画作勾起了他的“馋虫”,怎奈齐白石不给任何人白画,而润格又很高,所以老舍只能“望画兴叹”。可机会说来就来了。
当时,老舍给好友、作家许地山帮了点忙,许问他:“我要送你一点小礼物,你要什么?”老舍毫未迟疑地说:“我要一张白石老人的画。”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老舍知道许与齐白石熟识,念及老人可能会“施舍”一次。没想到的是,齐白石还是不白画,让许地山出了30元。当时,老舍不由感叹30元真不便宜,而这已经是减半价了。
于是,老舍得到了第一幅齐白石的画作。这张凝结着友情的《雏鸡出笼图》为立轴,共画了18只小鸡。上角是一个门已打开的鸡笼,小鸡们纷纷飞奔而出觅食嬉闹,笼内只余一只,于点、线、面的构成中尽显大师的艺术奇思。齐白石在画上的题款日“舍予先生清属,癸酉春二月作于旧京寄萍堂上,齐璜”,下有“白石翁”印一方。得到此画的老舍喜不自胜,于画轴的题签上郑重写下:“白石翁雏鸡出笼图一九三三年老舍。”
从此,这张画也成了老舍的宝贝,以至于他扬言:“即使有人拿张宋徽宗的鹰和我换,我也不干!这是我最钦佩的画师所绘,而且又是好友所赠的!”全面抗战爆发后,老舍由济南逃亡出来的时候,仍嘱告家中:“什么东西都可放弃,这张画万不可失!”于是,家中把一切的家具与图书都丢在济南,而只抱着这18只“鸡雏”回到北平。据《现代家庭报》 周惠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