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问题,神经功能的失调可导致老年人出现精神不振、情绪消沉、精力匮乏以及睡眠障碍等症状。
当神经系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负性情绪较重、生活和工作规律难以适应等情况下,神经衰弱的发生风险较高,所以从事脑力劳动的中老年人更容易患有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最显著的症状就是睡眠障碍。患者往往难以入睡,即便入睡后,也容易被梦境惊醒,醒来后浑身疲惫。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睡眠感缺失。也就是说,虽然患者处于睡眠状态,但自觉并未入睡。这导致他们在白天感到困倦,精神不振。
老年人长期存在神经衰弱,虽然不会直接危害生命,但会引发头痛、失眠、头晕易跌倒、记忆力减退等大脑功能紊乱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神经衰弱的影响会逐渐扩展到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代谢系统,导致多系统功能性失调。这些症状会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
得了神经衰弱,患者不用太担心,应当积极治疗,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
当前,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使用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它们对于缓解患者的躯体不适,以及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具有显著的效果。部分抗焦虑药物也有助于改善睡眠。常用的药物包括米氨平、帕罗西汀、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等,同时,也可以辅助使用小剂量的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
其次,心理治疗对于神经衰弱患者的恢复很有帮助。大部分神经衰弱和心理因素有关,所以心理上调试至关重要。建议患者在医院进行全面的体检,排除器质性因素后,可以在心理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正确理解疾病的本质,从而消除内心的疑虑,并通过正念放松、认知调整等方法提高自我调整能力。闵文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