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中学时,街头巷尾有很多小人书摊,看1本1分钱,一次能看两三本就是很大的享受了。我有时约同学去看,为省钱还偷偷换着看,因为若是被摊主发现,是很伤面子的。于是,我想办法攒钱买小人书:一是学校交费时多向家长要个一两角;二是大人让买东西时留下几分钱,积少成多,终于买了《西游记》《聊斋》《武松打虎》等几本,还有我最喜欢的《杨家将》。
说起这本《杨家将》,还有一段小插曲:我上中学时,“文革”爆发,社会上兴起了“破四旧”,小人书成了“封、资、修”的东西。为了使小人书免遭厄运,我急中生智,用油纸把《杨家将》包起来埋在一棵大树下。后来挖出来时,这本小人书已经霉迹斑斑,俨然成了出土文物。
打倒“四人帮”后,我参加了工作,有了工资,买小人书成了我的一大乐趣。那时可以说是小人书的鼎盛时代,我基本买齐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这些小人书不但图片精美,文学脚本也很精彩,自己闲暇时在家细细翻阅,真是一种享受。不仅如此,小人书还成了我教育孩子的好教材。
大约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小人书渐渐淡出市场。所幸我珍藏了几百册,可以随时拿出来翻阅、欣赏。
李斐章/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