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李政道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与杨振宁一起获得过诺贝尔奖,但人们对他的情感经历却知之甚少。实际上,李政道和妻子秦惠箬从相遇、相知、相爱到相守,一起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旅程。两人的爱情就像一道守恒的物理定律,始终是李政道赢得事业成功和幸福生活的源泉。
爱情的种子已经撒下
1946年秋,20岁的李政道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时候,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十年奋斗的规划。他暗下决心,不在学术上取得大成就,不会过早地恋爱、结婚。可是,十年为期,似乎太长了,所以在这一点上,他又给自己放宽了期限——25岁以后可以开始考虑。
李政道入学后不久,由于他有双份奖学金,经济上比较宽裕。1947年夏天,他和好友杨振宁、凌宁开着一辆二手车去西部旅行。出发前,杨振宁提议他们三人按比例出钱,把那部车子买下来,等到回来的时候,再由李政道一人出钱把车子买下。李政道未做过多的思考,同意这样做。
买车后的李政道很受同学们欢迎,经常有要好的同学请他充当司机。其中,最有戏剧性的目的便是去看女学生。那时,去美国留学的中国女学生很少,男学生很难找女朋友,一旦听说有新的女学生来了,便要去看看。
1948年圣诞节前夕,李政道到火车站接凌宁的妹妹南希·凌,她是从堪萨斯州哈维埃尔来芝加哥度假的。
李政道和凌宁到了火车站才发现,除了凌宁的妹妹外,一同到达的还有一位中国女学生。这位“不速之客”身材苗条,端庄秀丽,十分妩媚漂亮。李政道见了,心里不觉一动。人们通常说的那种“一见钟情”“心有灵犀一点通”等现象,都在李政道身上发生了。
那位女生姓秦,芳名惠箬,是南希在圣玛丽学院的同学。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不知是什么力量,南希·凌的心里也发生了“一见钟情”的感觉,对来接他的这位中国小伙子产生了好感,不过,李政道没有觉察到。
李政道接完人后,便回到了自己居住的芝加哥大学国际学生公寓休息,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竟然无法入睡。细考究去,发现是秦惠箬的身影总在自己脑海里,拂拭不去,欲罢不能。李政道对这种感觉很陌生,但又很新鲜。他暗自想:这难道就是爱的启蒙吗?
此后,李政道一反他在找女朋友上的“超然态度”,也忙碌起来了。他积极地参加各项活动,对两位姑娘表现得十分殷勤。二位姑娘很快结束了在芝加哥的度假,回哈维埃尔去了。
爱情的种子已经撒下,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颗。但是,它们如何萌芽、成长,情形却大不一样。
为爱减肥和学跳舞
秦惠箬原籍甘肃天水,后来迁居江苏无锡,不久又迁居上海,她在上海读的是教会学校。1947年7月,秦惠箬搭乘轮船赴美留学。秦惠箬的家庭出身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在她的身上具有中西文化两方面的特点。这次去芝加哥度假,她虽然深为李政道的热情所触动,但仍深藏不露,等待着事情的发展。
李政道在巧遇秦惠箬之后,觉得无论从哪一方面想,秦惠箬都完全合乎自己的理想:一位东方式的姑娘,美丽、含蓄、热情、持重。他决定向她“进攻”。1948年初,李政道给秦惠箬写了第一封求爱的信。
秦惠箬接到李政道的信时,也有了自己的打算。
在芝加哥,李政道等待秦惠箬的回信已如“热锅上的蚂蚁”,甚至已经显得身体消瘦、精神不振。这甚至引起了他的导师费米的注意,便悄悄地问杨振宁:“李政道最近瘦了许多,注意力也不集中,是不是经济上遇到了什么困难?”
其实,这个时候,李政道已经接到秦惠箬的回信,信里虽然没有做出什么许诺,可是却邀请李政道在5月前来参加圣玛丽学院举办的盛大舞会。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李政道为此兴奋不已。他立刻着手实施两项计划:一是减肥;一是学习跳舞。按说,李政道那时并不很肥胖,可是却有“小胖子”的绰号,他觉得这对于争取秦惠箬的爱情不利。减肥的确有了结果,这就是为什么费米都看出来李政道消瘦的原因了。
至于跳舞,这对李政道来说比减肥困难更大。他的家庭虽然富裕,但成长的环境哪里允许他学跳舞?一向办事认真的他,参加了亚瑟·默里·丹斯舞蹈训练班,认真地学起了跳舞。训练班的6门课程他都参加,很快掌握了跳舞的基本技法,足以对付秦惠箬邀请他参加的舞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政道的努力得到回报,他前去哈维埃尔参加圣玛丽学院的舞会后,获得了秦惠箬的芳心。
1948年夏天,李政道邀请凌宁和他的妹妹南希,当然还有秦惠箬去美国西部旅行。旅行非常完满,李政道和秦惠箬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感情逐渐升华,事实上开始了他们之间的热恋。
爱情与事业双双成功
就在李政道和秦惠箬热恋的时刻,南希却非常失落,旅游结束后,她终究明白了自己恐怕是一个多余的痴情者。不过,南希最终走出了失恋的阴影,后来嫁给了维其塔一家中国饭店的老板,她还经过努力,成为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动物学教授。
1949年11月,秦惠箬得了阑尾炎,住进了医院,李政道得知消息后赶到医院里精心照顾。一个月后,李政道向秦惠箬求婚,秦惠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1950年6月,秦惠箬从圣玛丽学院毕业,李政道和秦惠箬决定结婚,他们的婚礼在芝加哥市政府大厦举行。然后,他们去威斯康星州的山谷里度蜜月。
婚后,为了让李政道充分发挥他的才能,秦惠箬决定放弃自己攻读硕士学位的计划。这样李政道就可以选择最适合他的工作岗位。
1951年9月,李政道接受费米的推荐,来到著名学府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他和秦惠箬住进了学院的公寓,开始了通向诺贝尔奖的科研之路。
1957年10月,李政道和杨振宁合作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取得巨大荣誉后,李政道和秦惠箬依然过着平静的生活。直到1996年年初,秦惠箬被诊断患有肺癌,这对整个家庭而言,像是受到了暴风雨的袭击。风雨飘摇之际,一家人四处求医问药。李政道天天陪伴妻子,近一年时间,他累了,就在病床旁的椅子上休息一下,几乎没在床上睡过一个整觉。
1996年11月29日,秦惠箬不幸病逝。从此,李政道就将妻子的灵位与遗像,安置在自己的床头。小小的灵案上,有他自己亲手绘制的妻子图像,还有“竹君文心”字样的图章。
妻子去世后,总有亲朋好友劝李政道再觅知音,但都被婉言谢绝。有知情人说,李先生心中只装着深爱的秦惠箬,在心里再也容不下别人了。
据《诺贝尔奖中华风云——李政道传》 季承/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