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老友新闻

赵卫平 8年绣出22米《清明上河图》

2024年01月01日

  本报讯(记者 杜雅楠)近日,衡水市冀州区十字绣艺人赵卫平历时8年完成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十字绣作品。这幅十字绣作品长22米,宽1米,再现了北宋时期汴京繁荣的街景。

  今年58岁的赵卫平是冀州的一位退休工人,她从小就对针线活儿感兴趣。小时候,赵卫平经常到邻居家学习刺绣。为了能更好地掌握刺绣,去邻居家学习前,赵卫平还会拿着一张复写纸将绣样描绘下来,拿回家继续练习。渐渐地,赵卫平的刺绣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她经常绣一些枕套、手绢等送给亲朋好友。

  前些年,十字绣火遍了大江南北。凭着对针线活儿的热爱,赵卫平也加入了绣十字绣的行列。她从市场上买来了布料、针线等,陆续绣出了“一帆风顺”“年年有余”“福”字等作品。每当绣完一幅作品,赵卫平都会送给亲朋好友们。“有时候去朋友家做客,看到墙上挂着我绣的作品,感觉特别自豪。”

  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赵卫平从网上看到了《清明上河图》的画作照片。《清明上河图》细腻入微的笔触以及场面浩大的街景深深吸引了赵卫平,她有了绣一幅《清明上河图》十字绣的想法。“《清明上河图》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我想用十字绣展现出北宋时期汴京的繁荣景象。”有了想法后,赵卫平让女儿帮忙从网上购买了《清明上河图》的图样、22米长的布料以及48种各种颜色的棉线。赵卫平的丈夫为了支持妻子,还特意用灯泡和木架做了一盏简易台灯放在了绣架旁。

  慢慢地,赵卫平发现绣这件作品的难题很多。在绣汴河桥上密密麻麻人群的那部分时,由于许多人物很小,要想仔细分出他们的眉眼和神情以及服装的颜色并不容易。那段时间,赵卫平每天要工作17个小时,但一天下来也绣不了多少。这点困难并没有让赵卫平放弃,她从网上刻苦钻研十字绣的诀窍,终于掌握了提针、拉线的窍门。

  这些年,赵卫平没有休息过一天,光十字绣用的针,就用断了20多根。“有一年大年初一上午招待完客人,下午就开始绣了。”凭着不懈地努力,赵卫平终于完成了这幅700个人物、120余座房屋、120余棵树木的22米版十字绣《清明上河图》。

  在《清明上河图》绣完后,赵卫平来到了冀州区冀州镇第五小学,向孩子们展示了她的作品并讲述了《清明上河图》里人物背后的故事以及绣十字绣的经历。“除了展示作品,我还想让孩子们知道,不管什么事,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目前,赵卫平正在绣《十二金钗图》,她计划后年完成这幅作品。

2024-01-01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50974.html 1 赵卫平 8年绣出22米《清明上河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