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监安德海擅自出京,在山东境内被巡抚丁宝桢抓获,丁随即上奏慈安太后,获准将安德海就地正法。可就在此时,慈禧太后发来解救安德海的懿旨,丁宝桢果断决定“前门接旨,后门斩首”,既为国家除了害,又避免了抗旨的大罪。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安德海1844年出生于直隶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一个贫民家庭,大约8岁时被送入奉恩辅国公载茯府里打杂。13岁时,安德海被献给储秀宫为奴,逐渐成为慈禧的贴身侍候太监,深得宠溺。
同治八年(1869年)七月六日,安德海带了一大批人出京,沿大运河乘船南下,船插“奉旨钦差采办龙袍”旗。七月二十日,船进入山东德州。二十一日,安德海竟然在船上办了一个疯狂的“生日派对”,观者如潮。丁宝桢发现这一异常情况,立即400里驿传上奏朝廷,奏称大清朝200年未有太监赴各省之事,即便有这事,必有谕旨和公文传知地方,钦差必持有“传牌勘合”。但安德海这两项都没有,据此推断此“钦差”系假冒,或“捏词私出”,已传令地方官查拿,并表示将由其亲自密审。
朝廷接到奏报后商讨并发出谕令:“地方官员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其矫饰”。因为事涉慈禧太后的核心机密,谕旨由军机大臣亲书,同时发直隶、山东、江苏等地。
八月七日,得到尚方宝剑的丁宝桢代理皇家和内务府处死了安德海。因为安德海没有杀人越货的其他恶行,所以只是施以绞刑。
处决安德海的“现场情况”,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是“前门接旨,后门斩首”。伴随这个说法的是慈安太后和同治皇帝要杀安德海,而慈禧太后不让杀。甚至说是慈安趁慈禧生病不在场的时候匆忙决定的。那么,这个说法是否成立呢?
事实上,慈安是正宫皇后(东太后),咸丰皇帝临终时,才确认慈禧为西太后。东、西太后表面上看是并列关系,实质是主从关系。此时,慈安才是清廷的“主宰”。
“前门接旨,后门斩首”之所以不成立,还有以下原因:一是慈禧私放安德海出京违背祖制,其性质和通常的贪污作弊不可相提并论,她没有脸面给安德海免罪。二是朝廷议事有程序,慈禧不可能避开慈安和军机大臣,单独下旨捞人。三是安德海虽为慈禧亲信,但其地位从本质上说无足轻重,可以随时更换,不值得慈禧冒政治风险。四是清朝处置死刑犯有规定,一般要等到秋天。即使像安德海这样朝廷有旨立即正法的,也要讲究时辰和地点,得有官民人证,要履行各种法律程序,不能随意抓捕、随机乱杀。所以“前门接旨,后门斩首”基本是不可行的。
据《济南日报》 张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