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4日
第07版:哲理故事

“黄昏”小目标

2022年10月14日

  当代作家王蒙在《我的“黄昏”哲学》中说:“人老了之后,要做到三点:一是要有自己的专业;二是要有自己的朋友;三是要有自己的爱好。”对普通人来说,“黄昏”养生因人而异,可根据承受力和愉悦体验,自设小目标。

  同事王老师退休后开始练习蝇头小楷,设定的第一个目标是把四大名著抄一遍,每天只抄一小时,然后散步、与朋友聊天。王老师用12年全部抄写完毕后,现在又开始另设小目标。某天我碰见他,发现他的精气神儿一如从前,而事实上他已年过八旬。

  丁老师原是学校的体育老师。退休后,他发现档案馆的王老师由于长年伏案,无法自如扭头,于是,他想设计一套专门锻炼颈椎的养生操。他想到十多年前去德国时,在餐厅里看到的服务员端盘上菜的动作:服务员手端瓷盘,手臂从侧面画半圆,身体前伸,将菜品摆在客人面前。这个动作让他一下找到了突破口。

  人体的很多关节都如圆形齿轮般结合,圆形是最好的运动形式,耗力少、功效大又安全。于是,丁老师每天琢磨“端盘子”:双手托盘,先让一只手掌前伸并沿小指方向画圆弧,缓慢地转到身后,全身紧密配合,手心朝上将盘子转过头顶,再回转到胸前,确保盘子不落地。然后是另一只手做动作。于是,盘子功的“正手转盘”由此诞生。

  周老师原是学校财务处的会计,退休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她说:“每天定个小目标,或跑跑步,或到超市走一走,哪怕不买东西也挺好的。”周老师的公婆患糖尿病多年,丈夫20多年前因胃癌做了手术,一家人都由她照顾。尽管压力大,但她每天都抽时间跑步。她说:“不能像年轻人那样跑,比跑步慢,比走路快,根据自己的情况定,坚持下去,就有收获。”

  养生没有固定模式,不必照搬硬套,关键是要让心、脑、手、脚动起来。所谓专业、朋友、爱好,其实都是确保愉悦运动的动力源泉。

  孙江林/文

2022-10-14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02175.html 1 “黄昏”小目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