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泽佳
每天清晨,省会“浦语心声,清晨寄语”团队中的编辑白桦要早早起床,更新当天的“有声读物”。这个习惯,68岁的白桦已经坚持了两年多。
“原先,我经常在社区微信群里看到张浦写的‘清晨寄语’。时间一长,我就想应该把这些‘清晨寄语’放到APP上,让更多的人看到,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白桦说。随即,他主动联系了63岁的张浦,他们约定到社区小广场见面。
见面后,白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这个想法与张浦一拍即合,二人还进行了分工。张浦负责写作,正能量文章或是纪念日、节气等都成为创作内容。白桦负责版面的美工编排、图片编辑、后期制作、更新内容等。
2020年初,“浦语心声,清晨寄语”在美篇APP上开始更新了。更新几期后,深受老年朋友的喜爱,大家纷纷转发至社区各个微信群。
时间不长,61岁的阿芳看到邻居转发的“浦语心声,清晨寄语”。“仔细阅读后,我感觉自己深受鼓舞,这么好的文章应该分享给更多的人。”阿芳爱好朗诵,她怀着激动的心情,将文章认真朗读并录制成音频。“如果给作品加上音频,可以锦上添花。”阿芳联系到张浦、白桦,她怀着满腔热爱,踏入了“播音员”的职业生涯。“浦语心声,清晨寄语”有声读物团队也正式成立。
如今,“浦语心声,清晨寄语”有声读物已积攒了155万收听量,这份成绩是三位老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退休前,无论是写材料,还是写文章,张浦从未停下过手中的笔,厚厚一摞日记本,写满了他对生活的感悟。现在,为了保证高质量的“浦语心声,清晨寄语”内容,他经常到社区做志愿者,发现生活的美好。
刚开始,“播音员”阿芳感到压力很大。朗诵时频频出错、拿不准情绪等都成了摆在她眼前的问题。为了达到更好的朗读效果,她一遍遍尝试,哪句话情绪跟不上,就重新录制。如今,几分钟的文章,她可以录制一遍就过。
“这段时间吸引了一些听众,有时候更新晚了,大家还会催着更新。”白桦说,为了让大家及时收听到当日最新的作品,他往往凌晨三四点起床更新内容。
不少邻居都是“浦语心声,清晨寄语”的忠实听众,他们表示阿芳柔和的声音、张浦富有正能量的文字以及白桦精心排版的界面,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