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党员人数不多,在全国50多名党员中,何孟雄、缪伯英夫妇尤为引人注目。他们既是湖南老乡,又同在北京求学,终因共同的信仰走到一起。大家从他们的名字中各取一字,称为“英”“雄”夫妻。他们伉俪情深,为党的事业初心不悔,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工读互助”活动的尝试
1899年,缪伯英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书香世家。缪伯英活泼聪颖,父母对她钟爱有加,她从小受到良好教育,20岁时就以长沙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系。
初到北京,求知若渴的缪伯英被这里的各种救国思潮吸引,她一边认真学习校内课程,一边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为表达自己反封建的决心,还将一头长发剪成齐耳短发,在一众女生中显得格外突出。
在北京大学举办的湖南学生同乡会上,缪伯英认识了何孟雄。何孟雄是湖南炎陵县人,1917年考入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长沙求学期间,他接触新文化、新思想,并结识了杨昌济、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进步人士。1918年,何孟雄赴北京到北京大学当旁听生。
1920年,何孟雄和缪伯英参加了北京工读互助社。这是一个实行半工半读的团体,秉承“工是劳力,读是劳心,互助是进化”的信念。何孟雄在第一组,该组开办了“俭洁食堂”,他在食堂当了3个月的跑堂工。缪伯英在第三组,该组都是女生,她们在东华门北河沿租了一间房子,开起了洗衣店。工读互助活动开展以后,遭到了外界的嘲讽,最终因经费不足等原因而不得不停办。
俄国十月革命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东方古国。何孟雄开始投身革命。1920年3月,在李大钊指导下,何孟雄与邓中夏、高君宇等19名同学,发起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不久,缪伯英经何孟雄介绍,也加入了研究会。他们在一起潜心研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书籍,讨论俄国革命经验和共产主义理论。
双双成为早期共产党员
1920年11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何孟雄、缪伯英成为第一批青年团员。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后,为充实革命力量,李大钊决定从青年团员中吸收何孟雄、缪伯英等5人入党,21岁的缪伯英成为北京地区唯一的女共产党员,也是我国早期共产党组织中最早的一位女党员。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北京西城地区最早的中共基层组织——中共西城支部成立,缪伯英任第一任书记。
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两颗年轻的心也逐渐走到了一起。1921年10月9日,何孟雄、缪伯英在中老胡同5号喜结连理。从这天起,他们的家就成了党组织的地下联络站,同志们经常在这里开会活动。陈独秀从上海赴苏联出席共产国际“四大”,途经北京时也住在这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迅速掀起了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1921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9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在北京成立。新婚燕尔的何孟雄立即投入北方分部工作中,主编北方党和书记部机关刊物《工人周刊》,成为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人物。
1922年夏,何孟雄奉李大钊之命到京绥铁路,用密查员身份作掩护开展工人运动。在何孟雄的领导下,1923年春,京绥铁路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张家口车务工人支部在张家口建立。
何孟雄奔走于工人运动的同时,缪伯英也在革命的熔炉中锻炼自己。1922年下半年,缪伯英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秘书兼妇女部部长。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期间,缪伯英与同志们一起秘密编印宣传品,揭露军阀政府残害工人的暴行,到长辛店等地组织救护受伤的工人,募捐援助失业工人家属。她不辞辛劳,四处奔走,李大钊赞誉她是“宣传赤化的红党”。
因为革命工作,何孟雄、缪伯英聚少离多。一次在天津工作时,何孟雄拍下一张照片,回到北京后,在照片背面写下一段题记:“此像摄于天津,正适伯英病。我自己投身劳动运动时期,为五路同盟,将他等的台拆散,建树吾们的基本组织。”短短数语,表达了何孟雄对爱人的牵挂,更表达了他强烈的斗争意志和献身工人运动的决心。
甘洒热血写春秋
1924年,由于形势恶化,何孟雄、缪伯英夫妻二人接到组织通知,回到长沙乡下老家。不久,他们又在长沙、武汉等多地从事党的工作。1927年7月,汪精卫集团背叛革命,中共中央迁往上海。10月初,党组织调何孟雄、缪伯英到上海工作。
这些年,长期清贫而不稳定的生活把缪伯英本就不强壮的身体拖垮了。1929年10月,积劳成疾的缪伯英因伤寒病被送进上海仁济医院,临终时对何孟雄说:“既以身许党,应为党的事业牺牲,奈何因病行将逝世,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恨事!孟雄,你要坚决斗争,直到胜利。”10月下旬,30岁的缪伯英溘然长逝,告别了她的爱人和年幼的孩子,也告别了她未竟的党的事业。
送别了妻子,何孟雄继续在上海开展地下工作。
1931年1月17日,上海警察局联合公共租界的工部局一起大搜捕,时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的何孟雄在中山旅社被捕,后关押在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接下来的4天时间,国民党先后逮捕了36名共产党员。
这已是何孟雄第四次被捕入狱了,残酷的监狱生活把他折磨得病倒了。当难友得知他的身份后,对他肃然起敬。
2月7日,何孟雄与林育南、李求实等23位共产党员,拖着沉重的镣铐,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何孟雄牺牲时年仅33岁。这些在龙华英勇就义的烈士,被合称为“龙华二十四烈士”。
综合自《北京日报》《档案春秋》颖涵 徐光寿/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