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精品阅读

秋霞圃流变

2025年10月27日

  位于上海嘉定的秋霞圃,由明代龚氏、沈氏、金氏的三座私家园林和邑庙合并而成。对秋霞圃展开历史考察,可谓认识江南社会变迁的一个窗口。

  秋霞圃初为明人龚弘的私人花园。龚弘,明成化十四年进士,官至工部侍郎,晋工部尚书致仕。他在园中种了很多盆景,并赋诗抒怀。嘉靖三十四年,龚氏园宅归于徽商汪氏。

  万历元年,龚弘玄孙龚锡爵乡试中举,汪氏将园宅归还。翌年,龚锡爵“乡会联捷”,高中甲戌科进士,此后担任永新知县、营缮司主事、广东参政等职。龚氏园宅见证了龚锡爵罢归后与“嘉定四先生”唐时升、娄坚、程嘉燧、李流芳诗酒流连的岁月。

  顺治二年,嘉定沦陷。龚氏家族矢志抗清,几至覆没,其宅基与后园复归汪氏后人。汪氏将其一同辟为园林,建成“松风岭、莺语堤、寒香室、百五台、岁寒径、层云石、数雨斋、桃花潭、题青渡、洒雪廊”等十景,称为秋霞圃,其基本格局保留至今。

  雍正四年,秋霞圃为乡绅集资购赠城隍庙。其东邻沈氏园,为万历、天启年间沈弘正购得龚氏园东侧废地兴建,乾隆二十四年并入邑庙。

  值得一提的是,大致在同一时期,豫园、古猗园也分别成为上海县域和南翔的城隍庙园,青浦还兴建城隍庙园——曲水园。

  太平天国运动后,秋霞圃惟剩乔木、废池。光绪二年始重建池上草堂,十二年重建丛桂轩,二十年复重建延绿轩。缓慢的重建速度投射出物力的匮乏、世风的委顿,但近乎纯正的文人园格调延续仍表露出“特有的矜持”。

  进入20世纪,秋霞圃逐渐成为嘉定地区颇具影响力的社会公众场所。1920年,启良学校校长将学校迁入园内,并发动嘉定民众认修园中楼台。抗战胜利后,全园各建筑重归学校管理,节假日对外开放,称邑庙公园。

  新中国成立后,秋霞圃陆续增设儿童游乐设施、露天舞台、运动场等,还按照现代公园设计标准打造了更大的回廊系统、更丰富的植被种类,并不时举办各类展览、社区教育课程等,展现了新风貌、新气象。

  从私家园林到开放绿地,公园连接人工与自然、生产与生活、过去与未来,发挥绿色低碳的生态功能、多元共享的社会功能、诗意美好的人文功能,让城市更宜居、生活更美好。

  据《解放日报》 王雨/文

2025-10-27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222981.html 1 秋霞圃流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