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末,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其间,在二野通过地下党组织的争取之下,12月中旬,国民党第7兵团司令裴昌会、国民党川陕鄂边绥靖公署副主任董宋珩、第16兵团副司令曾元、第16兵团司令罗广文、第22兵团司令兼72军军长郭汝瑰等纷纷宣布起义,第5兵团司令李文率残部投诚;27日,第18兵团司令李振起义。当天,成都宣布解放。上述这些国民党将领起义投诚都受到了欢迎。唯独有位鼎鼎大名的杨森,却遭到了刘伯承的拒绝。
二野进军到湘西时,电台收到了杨森(国民党第20军军长、西南长官公署副长官、重庆卫戍总司令部总司令)发给刘、邓的一封明码电报,表示要起义。二野司令部情报处处长柴军武收到此电后,向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进行了汇报。刘伯承说:“千万不要这些人,别理他!你们做起义工作,不要找这些人!”
这是因为,当年刘伯承和杨闇(同“暗”)公领导顺(庆)泸(州)起义时,遭到反动军阀刘湘的残酷镇压。杨、刘争取杨森支持起义军,牵制刘湘。杨森虚与委蛇,向杨、刘表示支持革命。但在起义军危难之际,杨森却坐视不救,致使起义军失败,杨闇公不幸被俘,惨遭杀害;刘伯承辗转脱险,参加了南昌起义。朱德也曾做过杨森的工作,但他仍然是采取两面三刀的策略,表面应付,虽小有帮助,但一直死心塌地站在国民党反动派阵营。他此次致电刘伯承表示起义,也是见蒋介石大势已去,自知如果顽抗,也难逃被歼的命运。
杨森没有收到刘伯承的答复,还不死心,在重庆解放之后,又派“使者”到重庆找刘伯承面谈,这是因为他还有一部分残余部队被二野包围在山上。“使者”对和他接洽的柴军武等人说,杨森要求起义,但条件是把他的“笼灶”(浮财)运走,用那些被包围的部队作交换。刘伯承听了汇报后非常生气,说:“我不见他!你们去跟他谈去,让他转告杨森:有多少枪缴多少枪,就是缴械,别的不谈。”杨森碰了个大钉子,不得不灰溜溜地跟随蒋介石逃到了台湾。
据《世纪》 谢武申/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