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雅楠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超1600万。每年因该病走失的老年人约50万人,平均每天约有1370名老人走失。记者采访了解到,石家庄也时有发生因阿尔茨海默病导致老人走失的情况。
老人迷路邻居施以援手
家住长安区乐城苑东区的邵女士向记者讲述,前不久她和老伴帮助了一位走失的老人。
今年54岁的邵女士是一位退休工人。9月16日傍晚,她在单元电梯口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老人的精神状态有些异常,站在一楼楼道里四处张望。“老人说想去大女儿家吃晚饭,但记不清女儿家的具体住址。”邵女士说,意识到老人可能迷路,她随即叫来丈夫和楼长帮忙。
“老人虽不记得女儿家住几楼了,但还记得女儿的姓名。”邵女士说,通过查阅居民地址电话簿,他们找到了老人女儿的信息。随后,邵女士和丈夫一同将老人平安送到了其女儿家。“老人的女儿就住我家楼上,她说母亲有轻微的阿尔茨海默病,经常遗忘事情。”邵女士说,老人的女儿非常感动,连声道谢。
公交司机助走失老人回家
“前段时间,我和同事帮一位老年乘客找到了回家的路。”311路公交车驾驶员任永飞说,9月17日傍晚,他驾驶公交车行驶到中华自强路口站时,78岁的张女士上了车。任永飞注意到,张女士的精神状态有些异常,凭借多年工作经验,他立即停车上前询问。“老人一直说,自己找不到家了,但既想不起家庭住址,也不记得孩子们的联系方式。”任永飞说。
考虑到天气转凉,张女士年事已高,任永飞将她带回了311路车队。任永飞说,他和线路长张东兴一同安抚老人的情绪,并买来了矿泉水和泡面。
随后,张东兴与任永飞尝试联系张女士的家属,并向公安机关提供了老人的外貌特征等信息。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努力,车队终于和张女士的家人取得了联系。见到老人的家属,他们才放了心。
任永飞告诉记者,他每个月都会遇到两三位老人走失的情况,他的同事们也多有类似经历。“我们帮助的老人中,多数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任永飞说,他也要提醒老年乘客,迷路时不要慌张害怕,应该主动向公交工作人员寻求帮助。如家中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家属应将写有家庭住址、儿女联系方式的标识牌等,放在老人随身携带的包里,并佩戴黄手环或定位器等。
专家建议:
积极预防,保持用脑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一科(范西路)主任杨永刚介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有三个特点:即使经过反复提醒也回忆不起最近发生的事情;不能识别周围环境,不知身在何处,常常走失;思维能力逐渐下降,最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杨永刚说,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卒中、抑郁症等都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诱因。要想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吃蔬菜、水果,加强体育锻炼,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多学习,多用脑,多参加社会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