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精品阅读

郭守敬修筑白浮瓮山河

2025年09月19日

  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是我国元代著名的科学家,在水利、数学、天文历法、仪器制造等方面都有杰出成就。

  1262年,31岁的郭守敬在开平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召见。他“面陈水利六事”,第一条,就建议引用玉泉山水以通燕京到通州的漕运河道:“中都旧漕河,东至通州,灌以玉泉水,引入行舟,岁可省做车钱六万缗。”可以说引玉泉之水入城是郭守敬为京城水利所建的第一功,从元代到解放初期,玉泉之水一直是北京城市用水的主要来源。

  1291年,元朝重新成立了都水监,正式启动开通通州到大都的运河工程,郭守敬再次主管都水监。他在白浮泉下游修建堤堰,一方面拦蓄泉水,形成小蓄水池,保持水位高程;另一方面用来隔挡东沙河水的冲刷,这便是明朝人所说的白浮堰。

  当时,因“神山、白浮皆在(昌平)州之东南,地势西高东下”,如直接南下引向大都,中有河谷低下的沙河、清河两条大河,难以逾越;如向西行,有高峻西山挡道。郭守敬在水利工程中,首先提出了以海平面为零点的海拔标准概念,比德国数学家高斯要早560年。经过实地测量,他得出了白浮泉地势虽低于西山,但要高于西山山麓地带。

  按照郭守敬的设计方案:“自昌平县白浮村开导神山泉,西南转,循山麓,与一亩泉、榆河、玉泉诸水合,自西水门入都,经积水潭为停渊。”即堰渠由昌平东南10余里的神山(今称龙山)下的白浮泉为起点,先反向把泉水引向西山,大体沿50米等高线的山麓折而南下,宛如在山脚下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避开了高山河谷。沿途又拦截沙河、清河上游的水源,汇聚孟村一亩泉、榆河温汤龙泉等10余条山溪和泉水,修建清水口12处,使水量大增。《元一统志》载,“上自昌平白浮村之神山泉,下流有王家山泉、昌平西虎眼泉、孟村一亩泉、西来马眼泉、侯家庄石河泉、灌石村南泉、榆河温泉、龙泉、冷水泉和玉泉。”最后截取玉泉山之泉水,向东南注入瓮山泊(今昆明湖)。这些泉水引用到1368年元朝灭亡,通惠河停止漕运。

  白浮瓮山河共长约32公里,地形高差仅7米余,若没有精准的测量技术几乎无法实现渠水通畅,这堪称北京水利史上的惊世杰作。如今,现代水利工程京密引水渠自白浮村至昆明湖这一段的线路,大体走向也基本与元代故道一致,足证郭守敬对地形勘测之精确。

  1292年,白浮堰引水工程建成,这是北京城市发展史上引用西北泉水规模最大的一次。郭守敬对白浮泉的利用,不仅解决了京师漕运问题,而且“为大都城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水源”,对当时元大都的城市生活、景观用水都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

  (据《文摘报》 王越/文)

2025-09-19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219412.html 1 郭守敬修筑白浮瓮山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