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今年78岁,她有不少老友,但总爱去刘老太家串门。刘老太年长母亲18岁,她从年轻时就患有眼疾,既不识字又看不清电视屏幕,也不了解当下的新鲜事物。喜爱读书看报的母亲却和她聊得来。母亲和刘老太一聊起过去的事,刘老太便打开了话匣子。她的子女看到这一幕,笑着说:“瞧,俺娘看到俺婶子来了,人也精神了,也不这儿疼那儿难受了,连吃饭都香了。”
从去年开始,刘老太的精神头儿大不如从前了,日常生活都需要子女照顾。今年,刘老太的身体愈发不好,隔三岔五就要去社区医院看病。有时,刘老太的子女还跟母亲抱怨她乱发脾气。同为老年人的母亲理解刘老太,对其子女说:“你们都很孝顺,但是不要老看手机,也要多和老母亲说说话,她看你们不跟她说话,就会心烦闹脾气。”虽然刘老太的子女接受了母亲的建议,但两代人之间有代沟,很难聊到一块儿。
今年,母亲去刘老太家的次数更多了。有时刘老太去社区医院输液,母亲还跑到医院陪她唠嗑。母亲成了刘老太的“心药”,她一见到母亲就会立马恢复正常,也不和子女“作”了。我问母亲:“您天天和刘老太聊过去的事,不嫌絮叨吗?”母亲笑着说:“只要这些话能让她高兴,说一万遍也有意义。人都有老的时候,别看我现在腿脚利索,说不定哪天就不能自己到处走动了,若有个老朋友经常到家里陪我说说话,就会减少很多孤独感。”
由此我感悟到:我们向他人传递的每一缕善意,都像投向岁月河流里的星光,终将在时光的涟漪中折射回来,照亮未来某个时刻的自己。
雨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