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两个老箱子。一个箱子里,装着父母年轻时获得的奖章、奖杯、奖状、证书、获奖照片等。翻看那些泛黄的荣誉证书,依稀能看到父母奋斗的身影。另一个箱子里,装的是我从学生时代到工作期间获得的各种奖励证明。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刚记事,见母亲得了荣誉证书,就央求她给我买一个。母亲告诉我:“荣誉证书不是买的,是靠自己努力挣来的。它是一种奖励,更是一份光荣。”这句话,像是一粒种子,悄悄地埋在我的心里。
我上小学那年,父亲找来一个纸箱,外面用红纸包装起来,用毛笔写下“荣誉小箱”四个字,然后送给了我。学生时期,我将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证书一一装进小箱中。
多年来,每次看到父母的一枚枚奖章、一个个奖杯、一摞摞证书,我的心中就会涌起敬意,立志向他们学习。父母的“荣誉小箱”一直激励着我,让我更加坚定地努力工作。
2010年,我所在的单位要上新设备,我开始发力研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些日子,我好像处于一种痴迷状态,不分昼夜地学习和实操。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功能块、连线图和参数设置窗口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张精密的神经网络。遇到不确定的地方,我会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并标注出需要进一步确认的参数。通过学习,我对先进技术更加着迷。
2011年,单位从德国进口了燃机设备。德国专家前来进行安装调试的时候,我和其他技术员都想借此机会学习,以便尽快掌握设备的性能。面对语言不通、高精尖设备技术难度大等困难,我和其他技术员主动沟通,认真“学艺”,力争将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调试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功能设置不适合国内要求,请求专家进行修改,却遭到了拒绝。德国专家说:“我们的设备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如果私自进行修改,以后设备出现任何问题,德国方面不负任何责任。”
德国专家走后,针对燃机燃气泄漏报警控制系统误跳机的问题,我带领团队日夜钻研,经过很多次的试验和改进,创新性地研制出了新装置、新方法,并成功申请了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转眼间,我在石家庄热电厂一线岗位工作了20多年,先后荣获了石家庄市金牌工人、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这些奖状、奖章和证书,将“荣誉小箱”装得满满当当。“荣誉小箱”承载的不仅是各种荣誉证明,更是一种精神、一段家风,其中蕴藏着奋斗与拼搏、坚持与热爱。
梁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