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精品阅读

清代皇帝如何赏牡丹

2025年09月15日

  清代宫廷与牡丹的故事,交织着帝王的雅趣与历史的印记。嘉庆十九年(1814年)春,皇帝为寻觅新奇牡丹品种,命宫廷画师们先将牡丹绘图呈览,选中者方可移栽宫中。画师姚元之为此奔波数月,遍访京城名园,甚至在自家小园试验栽培,最终将28种精品绘成《写生牡丹二十八种》献予嘉庆帝。这批精挑细选的牡丹,自此扎根紫禁城的御花园、储秀宫等地,据同治五年档案记载,仅御花园一年便增植牡丹35墩(量词,类似“丛”)。

  康熙十五年(1676年),固伦郡主远嫁蒙古贵族额琳臣,康熙帝特赐御园中一株她钟爱的牡丹为嫁妆。这株牡丹历经三百年风雨,至今仍绽放在内蒙古宁城县小城子镇,成为记录历史的活文物。

  而康熙帝对牡丹的痴迷,更多倾注于畅春园。他在明代李园牡丹胜景基础上改建御园,尤爱园中稀世绿牡丹,曾赋诗“碧蕊青霞压众芳”。

  牡丹亦是帝王权力传承的见证。圆明园“牡丹台”因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共赏牡丹的佳话,被乾隆更名为“镂月开云”。据《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记载,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春,胤禛邀父皇康熙于此赏花,少年弘历首次得见皇祖。这段记忆被乾隆反复题咏,更由宫廷画师绘入《雍正帝观花行乐图》。画中雍正素服佩黄带,弘历身着象征储君的秋香色袍,父子立于牡丹丛中祭奠康熙,暗合三代皇权交替。

  至晚清,慈禧将牡丹推崇至极。她在颐和园修筑14层“国花台”,专植山东贡品牡丹。美国画师凯瑟琳·卡尔回忆,万寿山麓牡丹绽放时“姹紫嫣红,花香醉人”,慈禧的“国礼”也时见牡丹。慈禧寝衣绣满牡丹纹样,宫女何荣儿叹“嫁衣不及此艳丽”;御前女官德龄记载,慈禧要宫人春服皆绣牡丹,因“花王”可衬美人。

  据《北京纪事》 周乾/文

2025-09-15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218860.html 1 清代皇帝如何赏牡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