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精品阅读

郑和与朱棣:当水手遇见船长

2025年09月15日

  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是通过武力篡位获得的,这也成了他的心病,他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证明自己权力的正当性。而郑和下西洋则成为其医治自己心病的一种尝试。

  相貌堂堂的宦官

  根据朱棣的御用相士、中书舍人袁忠彻的描述,郑和在历史的册页留下了相对清晰的面目:“郑和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四岳峻而鼻小,眉目分明,耳白过面,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音洪亮。”如此样貌,哪里像是我们刻板印象中的宦官形象。他体魄健壮,气宇轩昂,颇有大将风度,史家赞其“丰躯伟貌,博辨机敏”。当朱棣把派遣出使西洋的使臣人选交给袁忠彻裁定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三保姿貌、才智,内侍中无与比者,臣察其气色,诚可任。”

  郑和生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保,回族人,世居云南昆明晋宁。他是元代咸阳王赛典赤六世孙,他的祖父、父辈都曾世袭为滇阳侯。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冬天,明朝军队进攻云南,其父亡,10岁的马三保被明军掳入营中,后随军至南京,入宫服役。不久,他就被派往燕王朱棣的府中。

  在燕王府服役期间,马三保刻苦学习,广泛汲取知识,很快在众内侍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才干超群的人。同时,他在跟随燕王朱棣出征塞外的战斗中,学到了军事和作战本领。他头脑敏捷,处事机智,文武双全,屡立战功,深受燕王赏识,成为朱棣的亲随。在朱棣夺取皇位的“靖难之役”中,马三保在燕王身边参与军机,出谋划策,紧随燕王冲锋陷阵,屡建奇功,受到燕王器重。在朱棣夺取皇位后,他被赐姓郑,改名为和,并被擢升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

  用积极外交医治心病

  如果说郑和是一个完美的水手,朱棣则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船长。朱棣即位后,展开了与其父亲朱元璋完全不同的对外策略。他在东北、西北、南方开边经营,明朝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

  朱元璋也好,朱棣也罢,他们对外交往并无平等的观念,而是施行一种怀柔政策,以“天朝上国”之君自居,采取“宣德化而柔远人”的方式,让一些外邦或部落来“朝贡”,表示对明朝的臣服。朱棣登位不久,就派员前往图们江等地,安抚建州女真。虽然对蒙古和安南诉诸武力,但在朱棣的积极推动下,周边前来朝贡的数量远超洪武时期。

  朱棣即位之时,就以明太祖朱元璋的继任者自居。如果他仅满足于明太祖的继承者,就无法洗刷篡位者的污名。如何才能实现继承并超越洪武时代呢?当然是实现洪武时代从未有过的“四夷朝贡”的盛世,将自己锻造成为盛世之君。据统计,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起始有贡使来朝,洪武年间,共接受183次朝贡。在永乐年间,自永乐元年(1403年)二月至朱棣去世的21年间,共接受318次朝贡。在朱棣的“天下观”里,只要能够把大明的国威传遍世界,使得那些“番夷”望而生畏,顶礼膜拜,他就是最成功的皇帝。

  在朱棣心目中,汉唐是真正的盛世,“万邦无不归顺者,圣人之统也”。朱棣的终极理想就是用儒家礼仪秩序规范“四夷”,确立以明朝为中心的天下秩序。

  抛去这些堂皇的理由,朱棣还要通过郑和下西洋来医治自己的心病。他的权力是通过武力获得的,他需要通过“万国来朝”证明自己权力的正当性。他要将华夷秩序推广到更辽远的海域。

  深藏不露的宝船

  永乐三年(1405年),梦想伟大的朱棣找到了他的水手。自从被朱棣授予出使西洋的神圣使命,郑和就从来没有惧怕过海洋。郑和曾经是一个擅长骑射的宦官,陆地之上的杀伐让他血脉偾张。而从他登上帆船,驶入海洋的那一刻起,他实现了从一个骑手向水手的完美过渡。

  郑和的第一次远航,在这一年的七月。整个船队有各种型号的大船62只,小船255只,配备了27800余人。这些坚固美观的远洋航船是在南京龙江船坞制造的。这些船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宝船。据专家考证,郑和宝船具有世界一流的平衡系统。

  郑和的船队在苏州刘家港集合,向南沿福建海岸航行,然后越中国海到占城、爪哇、满刺加、苏门答刺以及苏门答刺以北之喃渤利,再前往印度西南岸的重要商港锡兰、葛兰和古里。船上所载的货物包括上等丝绸、刺绣和其他奢侈品,这些是送给当地统治者的礼物。

  船队在永乐五年(1407年)回程中,遭到海盗陈祖义的对抗。虽然陈祖义实力强大,但郑和并不害怕他们。曾有军事专家根据文献得出郑和宝船的火器配置,即大中型火炮30门、小型火炮数10门、单兵火器100门,以及各类神机箭、爆炸类火器。宝船上的许多士兵都是使用武器的好手。当然,这不是一支征战四方的远征军,郑和船队在航行中很少动用武力。那些威力无比的火炮被装饰得精美绝伦,让人根本联想不到血腥与杀戮。

  第一次远航并不太平,抵达爪哇时,刚好赶上爪哇西王与东王之间展开激战。明朝船队的170名水手在冲突中被西王都马板的军队杀死。郑和虽然愤怒,但并没有诉诸武力。其实只要他一声令下,爪哇势必难以抵挡。不过,西王决定遣使,向大明王朝谢罪。郑和临出发前,朱棣曾为他定下8个字的方针:“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待到郑和第二次航行重返爪哇时,西王乖乖献上万两赎罪金。朱棣在紫禁城对爪哇使节说,你们只要知罪就可以了,我朝不在乎黄金。朱棣的以德报怨,换来的是爪哇的忠诚,“自后比年一贡,或间岁一贡,或一岁数贡”。

  对于海盗陈祖义,郑和却大开杀戒。陈祖义本是洪武年间的一名逃犯,从海上潜逃至南洋,最后落脚于旧港。旧港是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北岸的巨型港口,古人称它为“三佛齐”。在郑和航队到来之前,陈祖义在这里过着海盗霸主的逍遥生活,他领着数千海盗干着杀人越货的勾当,还不断骚扰沿海国家。最让明朝政府不可忍受的是,陈祖义经常向贡使船下手,让一条沟通东西方的捷径化为布满荆棘的险地。

  恰在此时,陈祖义又一次盯上了从印度古里满载而归的郑和船队。他耍了个小聪明,派使者以旧港酋长的名义向郑和表示归降之意。陈祖义想要用诈降的手段麻痹郑和。不过郑和事前得到旧港另一个头目施进卿的密报,提前作好部署。当两支船队接近的时候,陈祖义突然发动袭击。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南京静海寺的一块残碑上录文如下:“永乐四年,太宗船驻于旧港,即古之三佛齐……(擒匪)首陈祖义、金志名等,于永乐五年七月内回京。”

  永乐五年九月,郑和把陈祖义带回南京,在午门举行盛大的献俘典礼后,陈祖义被斩首示众。事后,郑和将那个向他报信的施进卿推荐给朱棣,于是皇帝论功行赏,封他为旧港的酋长,正式名称为“旧港宣慰司”,还给了印信和任命书。

  据《老年文汇报》

2025-09-15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218859.html 1 郑和与朱棣:当水手遇见船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