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精品阅读

有趣的古代“高考录取通知书”

2025年09月10日

  自古以来,科举制度便是中国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如追溯其历史,可说是起源于隋朝,发展于唐朝,完善于宋朝,兴盛于明清,最终衰落于清末。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科举考试与当今的“高考”一样,不仅为国家选拔了无数英才,也留下了许多关于“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有趣故事。

  科举制度创立初期,科举考试尚未完全成熟,“高考录取通知书”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新进士及第后,会以金粉或金属粉制成金色涂料,涂饰在笺简上,作为进士及第到家报喜之用,以报登科之喜,史称“泥金帖子”,由此成为我国古代最早的“榜帖”。但因为“泥金帖子”是学子附于家书中寄出,而非通过官方渠道递送,因此并不被视为正式的“高考录取通知书”。后来,“泥金帖子”时常发生遗漏或丢失事件,致使其使用逐渐受到限制。

  到了唐代后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高考录取通知书”也随之发生变化。“泥金帖子”终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加强版的“金花帖子”。这是在原“泥金帖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形式,更加凸显了“高考录取通知书”的严谨性和正式性。它以素绫为轴,并镶嵌有金花,上面用金粉书写考生的名字和名次,由官方单独寄递给登科学子,不再附于学子家书之中。“金花帖子”的大小尺寸皆有具体规定,须“阔三寸,长四寸许”,从而成为中国古代豪华版的“高考录取通知书”。由此,足见当时对科举考试的重视。除了记录学子考取的功名外,还特别记载了主考官的姓名、头衔,并附加有主考官的“亲笔签名”。“金花帖子”不仅是对考生才华的认可,更是家族荣耀的象征。每当“金花帖子”送到考生家中,都会引起一阵轰动,平民小户会珍藏起来,通常将其挂在家中大堂,以光大家庭门楣,激励后人。大户人家更是将其送到本族祠堂,供族人参观,以示荣耀。

  宋朝的科举制度已是相当完善,“高考录取通知书”自然也得到了相应改进。其时的“金花帖子”采用了“黄花笺”这种锦帛材质,并涂以金粉,名称也随之改为“金花榜子”。相对于唐朝的“金花帖子”,“金花榜子”虽然更为简单,但却更显高贵大气。

  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达到鼎盛,这个时期的“高考录取通知书”不再叫“金花榜子”,而是统称为“捷报”或“报帖”,民间则称之为“喜报”。官方给考生送达的“高考录取通知书”上,直接写明了考生的名次和相关信息。同时,还出现了专用的科举捷报印版,榜吏只需将录取学子的姓名、名次等信息填入印版中,便可快速制作出“高考录取通知书”。这种标准化的“高考录取通知书”不仅提高了制作效率,也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据《老年生活报》

2025-09-10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218304.html 1 有趣的古代“高考录取通知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