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石家庄老干部

孟锁辛 用画笔描绘赵州风物

2025年04月18日

  本报记者 孔明 通讯员 宋悦民

  “画人物最重要的神韵,再修改一下眼睛。”前几天,石家庄市赵县老年书画研究会的几位会员,拿着作品去请教79岁的孟锁辛,他们正在筹备“五一”线上书画展。孟锁辛热情接待了他们,并一一给出修改建议。在老人们眼中,孟锁辛就是画坛常青树。他自幼酷爱书画,师从多位名家,专攻工笔人物画。2007年从赵县教育局退休后,他不仅在个人绘画领域成果丰硕,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

  “我是土生土长的赵县人,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孟锁辛说,在他的画作中,赵州的风土人情、田园风光被细腻地勾勒出来,仿佛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他创作的《乡舞颂丰年》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作以赵县梨乡人秋收季节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新婚夫妇在劳动之余,随着音乐节奏打扇鼓的情景。画面中,两人手持蒲扇,舞姿轻盈、笑容满面,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据孟锁辛介绍,这幅画作是他深入农村,亲身体验梨农的辛勤劳动后创作的,前后历时三个月,修改十余次,最终定稿。画作一经展出,便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展现赵州梨乡生活的一扇窗口。

  除了《乡舞颂丰年》,孟锁辛还创作了大量反映农村生活的画作,如《古桥逢春》《飞天》系列等。其中,《古桥逢春》以赵州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春天里赵州桥的生机与活力。云端之上,两位女子衣带飘飘,奏响手中乐器。桥上众仙齐聚,或歌或舞,在梦幻霞光里,共绘一曲跨越古今的悠扬乐章。而《飞天》系列则更是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工笔人物画中,令人耳目一新。他表示:“我希望通过手中的画笔,让更多的人了解赵州、爱上赵州。”

  在孟锁辛的画作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农村生活的美好瞬间,更能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大变化。他创作的《从将军到作家》便是一幅深刻反映时代变迁的佳作。这幅画作以一位从农村走出的将军晚年转型为作家的故事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主人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孟锁辛说,这幅画作是他根据真实故事创作的,历时半年才完成。画作展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展现农村变迁的一面镜子。除了《从将军到作家》,他还创作了大量反映赵县农村变迁的画作,如《鸣鼓迎春农家乐》《期颐慈母》等,展现了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

  除了个人绘画创作外,孟锁辛还将毕生精力倾注于美术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从教书匠到教研室教研员,再到退休后被聘任河北美术学院教授,孟锁辛始终坚守在美术教育的第一线。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有的甚至成为知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如今,年近八旬的孟锁辛依然笔耕不辍,继续用画笔描绘着心中的美好世界。他的创作理念和精神风貌,也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美术事业中来,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2025-04-18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202073.html 1 孟锁辛 用画笔描绘赵州风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