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精品阅读

姚雪垠与臧克家的三次“笔征”

2025年04月11日

  我的父亲姚雪垠与臧克家相识于汉口大陆饭店。当年风华正茂的他们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他们同孙陵、碧野、田涛等一批知名作家及文化界人士在第五战区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为抗战鼓与呼。

  1939年春夏之交,在随(县)枣(阳)会战打响前夕,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襄樊分会组织了第一次“笔部队”——由作家临时组成小分队(组),开赴前线采访,通过写作为抗战服务。姚雪垠、臧克家、孙陵各率一支小分队前往随枣前线采访。

  他们来到前线,深入战壕,收集素材。第一次随枣战役后,作家们都有不少收获,父亲创作了《春到前线》《四月交响曲》;臧克家创作了诗集《随枣行》;其他作家的作品也林林总总,相当可观。这些作品反映了前方将士的战斗生活,也激励了士气。

  两个月后,正值盛夏,文协襄樊分会组织了第二次“笔部队”,远征皖西。这次千里迢迢的笔征之路,历时三个月,作家们栉风沐雨,看一路,想一路,议一路,写一路。其中,父亲写散文,臧克家写诗歌,揭露汤恩伯部在界首的走私活动。他们还到蒙城凭吊在阻击战中英勇牺牲的周元副师长和两千余名官兵,在大洪山访问了新四军办事处,讨论当下的时局。他们每到一处,都会给予年轻人鼓励和指导。

  为配合前线部队作战,是年末,文协襄樊分会第三次派出了“笔部队”出征。第一组姚雪垠、安娥等人由京钟路转汉宜路;第二组臧克家等人去信阳、确山一带。这一次“笔征”耗时三个多月。在这次远征中,父亲在马背上构思了中篇小说《牛全德与红萝卜》。

  父亲一行人的这次“笔征”,是在风雪交加的寒冬中度过的。翌年3月从前方归来后,父亲写了散文《人呢》和《神兵》,真实反映了前方士兵令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生活。

  父亲和臧克家等作家在历次“笔征”中,与指挥作战的张自忠、钟毅、黄樵松等抗日将领接触多,并成了朋友。这些将领和官兵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为此,臧克家对为国捐躯的将士们有着充满感情的回忆:“随枣战役打响了,钟师长忙于指挥战事,我从师部、团部、营部、连部,一直到山头的前沿阵地。没有多久敌人攻了上来,半小时前我和他们并肩而立的那些士兵全部牺牲了。第二年5月,钟毅师长也在战斗中壮烈殉国了。”

  父亲对这段经历也有深切回忆:“国民党军队第八十四军一七三师师长,叫钟毅,性格豪迈,有文人气质,会作旧体诗。他热情接待我们,当晚住在师部。夜里附近的枪炮声十分密集,到五更时候钟师长起来,送我们走。他的部队正在顶着敌人的进攻。师部院子里的一株玫瑰正在开花,我们说以后再来时玫瑰花还会再开。没有想到,这是我们和钟师长的最后诀别……张自忠将军也在枣宜战役中壮烈殉国了。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千古英雄!”

  据《名人传记》 姚海天/文

2025-04-11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201243.html 1 姚雪垠与臧克家的三次“笔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