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到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出差,品尝了特色面食薛家窝头。
在当地一家饭店里,饭店师傅向我讲述了薛家窝头的历史。薛家窝头源于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清道光年间,大城县里坦镇一位姓薛的面点师擅于制做窝头,他制做的窝头配方独特,工艺精湛。光绪末年,太监总管李莲英(大城籍人)把薛家窝头作为贡品送给慈嬉太后,慈嬉品尝后大悦,称薛家窝头为“黄金塔”,并亲书匾额赐给薛家。从此,薛家窝头在大城一带广为流传,并有史记载。
师傅介绍,薛家窝头的原料采选严格,所用的黄豆和糜子来自于无公害种植基地,手工精挑细选。磨好的面,时间不能放的过久,在常温条件下随磨随蒸,不能隔夜,冬天也最多放置两三天。蒸制火候也要掌握得恰到好处,稍有偏颇,就难以达到好的效果。
我拿起一个刚出屉的薛家窝头,只见其色泽黄润,看似罩着一层透明的膜,光亮油润,气味清香。咬上一口,感觉细腻爽滑,绵甜可口,令人回味。
张晓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