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华罗庚用200余篇论文和10部专著书写了一个世纪的学术经典,他的名字闪耀在世界科学历史的星空。在华罗庚绽放光芒背后,是妻子吴筱元矢志不渝的支撑。
新婚妻子帮助丈夫战胜病魔
1910年11月12日,江苏省金坛县的华瑞栋夫妇喜得贵子。40多岁才有这个儿子,夫妻俩为了让他平安成长,按照当地习俗,孩子一落地就用箩筐象征性地扣他一下,寓意“把根留住”,并为他取名“箩根”,大名华罗庚。
在华罗庚的人生中,他遭受的第一次重创是1929年,他患上了严重的伤寒病。在他几乎无力战胜病魔,面对病痛心灰意冷时,正是新婚妻子吴筱元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在华罗庚患病的前两年,也就是1927年,经人说和,他和比自己小1岁的本县姑娘吴筱元结婚了。吴筱元性情温柔善良,而且粗通文字,婚后两人的感情很和睦。结婚第二年,他们的女儿就呱呱坠地。
然而,女儿刚出生不久,瘟疫就在金坛县蔓延开来,华罗庚的母亲不幸染病死去。没多久,华罗庚也染上了瘟疫,而且病情很重,每天都处于昏迷状态,已经奄奄一息。家人束手无策,只好听天由命。后来,吴筱元把丈夫从医院背回家中。她把女儿交给娘家母亲照管,自己则日夜守候在丈夫身旁,端屎端尿、擦背翻身、端水送药。
为给丈夫治病,吴筱元到金坛城里将一位名医请来。这个大夫的诊费很贵,一次就要两块钱,而华罗庚当庶务会计的月薪才18元。但是,吴筱元已经顾不得这许多了,她背着家人,将结婚时心爱的饰物拿到当铺去,换了钱给丈夫治病买药。实在没有钱时,她甚至低声下气地四处去借……那些日子,她每天都要为丈夫煎药,昼夜护理,过得十分辛苦。
也许是爱情的力量帮助华罗庚鼓起了战胜病魔的决心和勇气,说来也怪,他在病床上足足躺了半年多,最后竟然神奇般地痊愈了。
不过,由于高烧和长期卧床,这场大病还是让华罗庚的左腿关节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落下了终身的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才可以。华罗庚很幽默,他将自己走路时左腿先要画个大圆圈,然后右腿再向前跨一小步这个动作,比作是“圆和切线的运动”。
华罗庚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是意志却非常坚强。病愈后,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所钟爱的数学研究中去。吴筱元为了给丈夫的工作提供方便,从不让他为家庭琐事分神;即使有时到了无米之炊的境地,她也是一个人想法解决,苦苦地支撑着这个家。
毅然归来报效祖国
1931年,华罗庚应熊庆来教授之邀,到清华大学去工作。虽然吴筱元也想与丈夫同去北京,但想到他每月薪水不多,生活很难,于是放弃与丈夫同去的念头,独自一人挑起照顾老人、抚育儿女的重担。
1936年,华罗庚被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第二年,由于“七七”事变发生,华罗庚毅然放弃在英国深造的机会,满怀抗日救国的热忱回到祖国,在西南联大数学系任教,他们一家人才得以再次团圆。
在西南联大的教授中,华罗庚的家庭负担可以说是比较重的。因为在此之前,妻子已为他生下两女、两子,全家人都要靠华罗庚一个人的微薄薪水,所以生活非常窘迫。眼看着一家人受苦,华罗庚很心酸,他只好到一所中学去当代课老师,挣些钱贴补家用。
随着第五个孩子降临,华罗庚家更是捉襟见肘,他几乎将家里一切能够典当的东西都典光了。穷困中的华罗庚唯有以自嘲相慰,他给新生的儿子起名“华光”,常对人说:“华光华光,全部花光,哈哈……”
抗战胜利后,华罗庚迎来转机。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伊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妻子吴筱元也带着3个孩子与他同到美国定居。在美国,华罗庚的收入很高,他们家有洋房,也有汽车,生活十分优裕。
但是,华罗庚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自己的祖国。1949年,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他兴奋极了,认为自己报效祖国的机会到了,回家便跟妻子商量回国事宜。
吴筱元跟丈夫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她了解丈夫,也完全理解他报效祖国的心情。其实,她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次年初春的一天,一家人收拾好行装,来到旧金山登上回国的轮船。途中,华罗庚掩抑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下了长达万言的“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写道:“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
暮年留下些许遗憾
1950年回国后,华罗庚一家迁居到北京。他的工作异常繁忙,吴筱元就承担起“私人秘书”工作,不仅要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还经常帮他抄写论文和书信。如果有客人来访,还要代他做待客的各种杂务。无论是华罗庚外出开会还是去办公,她总是把拐杖、帽子拿来递到他的手上……一些亲朋好友见吴筱元如此细致周到,纷纷夸赞。吴筱元的回答很质朴:“我能帮他一点儿忙,他就少操一点儿心,为国家多出点儿力。”
在吴筱元的眼中,丈夫也是个懂得关爱妻儿的男人。那还是在大西南流亡时,有一次,华罗庚看到有孕在身的妻子每天还在操持家务,实在是太辛苦。他非常心疼,就自告奋勇地说:“今天你歇着,我负责做晚饭,我来熬点粥吧。”说着,他就挽起袖子干起来。可出乎意料的是,放的米多了,一锅粥竟然煮成足够全家人吃3天的干饭。这件事让妻子哭笑不得。
父母的深情,子女也看在眼里。华罗庚的小女儿华密回忆说:“20世纪六七十年代,父亲组建了一支小分队,到全国各地推广统筹法、优选法。他走到哪里, 就将对母亲的关心带到哪里。经常趁学生回京送公文之便,请他们带给母亲丝棉被絮或土特产。”
华罗庚和吴筱元的婚姻维系了近一甲子(58年)。然而,令人有些许遗憾的是,他们的爱情结局并不完满。夫妻俩最后的几年是分开居住的。其主要原因是,在特殊年代里,华罗庚也一度受到冲击。这些磨难给吴筱元的精神带来了很大的刺激。她的性情发生了变化,心里始终缺乏安全感。因此,她不愿意让丈夫离开自己的身边。
但事业心和责任感极强的华罗庚无法两全,结果夫妻之间就有了争执。儿女们多方劝说和协调,先让父母分开居住一段时间。
说起华罗庚的猝然离世,也很令人遗憾。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应邀到日本东京大学去作报告,45分钟的报告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被延长到1个多小时。当他结束讲话时,因心脏病突然发作倒在讲台上,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那就是工作到最后一刻。
2003年,吴筱元也过世了。华罗庚的长子华俊东说:“这么多年下来,母亲非常不易。没有她的全力支撑,就没有父亲的成就,更不会有我们这个家……虽然最后的几年未能团聚,但父母一生互相扶持的感情仍然可歌可泣。”
据《老年文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