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精品阅读

贺知章“延迟退休”16年

2025年03月31日

  古代退休叫“致仕”,始于秦汉,发展到唐代更趋完善,对官员的退休年龄及待遇等方面有明确规定,“年七十以上应致仕”。

  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宋璟,以政绩卓著彪炳史册。开元二十年(732年),宋璟年满七十,他立即给唐玄宗上表恳求致仕:“臣闻力不足者,老则更衰;心无主者,疾而尤废。臣昔闻其语,今验诸身,况且兼之,何能为也。”宋璟作为朝廷重臣,带头按照标准年龄退休,的确是明智之举,唐玄宗很是感佩,同意了宋璟的致仕请求,并下令给予他优厚的退休待遇。

  可在唐代也有年过七十“齿力未衰”、被皇帝留任延迟退休的,这些人多为元老重臣,比如杜佑、裴度等。杜佑多年为相,功勋卓著,在他70岁时不但没有退休,还被委以司徒的重任。裴度也是历经三帝,数度任相,70多岁还晋位中书令。

  还有一位直至86岁才退休的官员,就是大名鼎鼎的贺知章,他是古代“延迟退休”的代表人物。贺知章是状元出身,起初晋升得有点慢,但在60岁之后竟然受到了唐玄宗的重用。开元十三年(725年),66岁的贺知章被任命为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开元二十六年(738年),80岁高龄的贺知章再次升职为正三品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直到天宝三载(744年),86岁的贺知章才告老还乡。

  对于贺知章的贡献,唐玄宗很重视,亲自为其饯行,并令六卿百官都到长安青门送别,还赋诗惜别。

  贺知章退休回到故乡后,看着熟悉又陌生的一草一木,感慨万千,写出一首名传千古的诗篇《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据《上海法治报》 刘永加/文

2025-03-31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99905.html 1 贺知章“延迟退休”16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