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医疗指南

春季情绪“失控”的六大推手

2025年03月21日

  在春季,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的复发率较其他季节增加20%~30%,新发患者比例也显著上升,这一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

  1.气候波动。春天气压下降、湿度骤增,气温在一天之内上下幅度近10℃。为适应这种剧烈波动,人体得调动神经内分泌系统去调节。每当日均温度变化超过5℃,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合成效率就会下降15%,这可直接影响情绪的稳定性。精神疾病患者因为脑调节功能弱,更容易出现昼夜节律紊乱、睡不好觉等问题。

  2.生物钟的“时差反应”。随着日照时间一天天变长,人体褪黑素分泌量比冬天少了30%~40%。褪黑素不仅管睡眠,还参与情绪调控。生物钟紊乱人群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3倍。

  3.代谢加速。春天人体基础代谢率提升了10%~15%,神经递质代谢也跟着加快。当血清素、多巴胺这些“快乐激素”的合成速度跟不上消耗时,人就容易情绪低落、焦虑。数据显示,血清素水平每下降10%,抑郁评分就会增加5个百分点。

  4.隐形压力。“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带来了隐形压力。职场人士忙着定年度目标,学生群体面临新一年的学习压力,这些无形中都增加了人们的焦虑情绪。

  5.擅自停药。有些患者在春季会擅自调整常用药物的剂量,甚至误以为症状好了就停药。春季精神疾病复发的案例里,38%的直接诱因是治疗中断。

  6.过敏反应。春天花粉浓度高时,免疫系统释放的组胺等炎症因子能穿透血脑屏障,影响大脑前额叶皮层的功能,情绪调节能力会跟着下降。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主管护师 高佳佳

2025-03-21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98874.html 1 春季情绪“失控”的六大推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