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精品阅读

左宗棠爱“摆谱”

2025年03月17日

  史书评价左宗棠“喜为壮语惊众”“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同时称其“有霸才”,在日常中他也常有貌似“摆谱”的时候。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六月,胡林翼保举官吏,将左宗棠列为第一,左氏写信感谢,同时表示:“鄙人自念平生绝少官情,于浮名尤所不屑,所谓布衣躬耕,不求闻达!”

  此时左宗棠44岁,才干“名在公卿间”,但比他大一岁的曾国藩早已是封疆大吏,相形之下,左氏仕途颇为黯淡,信中所言不可当真。果见他笔锋一转:“办贼(清廷对太平军的蔑称)非有大权不能,使我得以数千人当一路,不缺其饷,何尝不可有成?”——只要给他带兵大权,他就一定能成大事——这才是他的真心话。接着,他自我剖析:“无如出身太迟,资望不足充当世用,我之例不过交某人差遣而止,即真葛侯亦无可展布,何况假耶?”

  左宗棠自诩“小诸葛”,他含蓄地道出了自身“劣势”,举人出身(三次会试落榜),不像曾国藩胡林翼那样进士出身,又都大权在握,按照当时的惯例,自己只会交给哪位官员差遣而已,如此,即便真诸葛亮也不会有所作为,更何况假的。他退而言之“与其抑郁而无所施,何若善刀而藏为愈”。看上去像在“摆谱”,实际上是顾虑自己不受重视,无法施展才干。

  左宗棠“自负”是有名的,在与太平军作战中,他因战功逐渐成为封疆大吏和楚军大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正月,清廷召:左宗棠入京任职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朝惯例,官员要对上官行跪拜礼,京城衙门更是要求严格,左宗棠颇不以为然。清廷给他的“政治待遇”是“赐紫禁城骑马,使内侍二人扶掖上殿”。上班第一天,他“气喘汗流”,由王文韶等两名高官搀扶。据细心的王文韶观察,70岁的左宗棠“固不以筋力为礼,盖矜持亦居其半也”。

  清廷对左宗棠格外开恩,常常同意他提前退朝。王文韶在光绪七年六月二十日的日记中记载:“是日天气甚热,跪至一刻余,季相(注:指左宗棠)惫不能支,恩谕先退,余与秋坪两人扶之始起,仍奉谕视其下殿阶,圣心始安。”

  在京期间,左宗棠频繁请假。军机大臣无故不上朝,这在清朝历史上极为少见。左宗棠极力请求外任,同年十月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京城官员对左宗棠“摆谱”很有意见。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左宗棠再入京为官时,依然我行我素,因此受到弹劾。原因是皇帝生日那天,大臣们在司仪官导引下排队拜寿,应在第一排拜寿的左宗棠竟然像啥事也没有似的,直接走出了乾清宫。礼部尚书延煦弹劾左宗棠“躬履尊严之地,绝无诚敬之心”。但清廷的处理却出乎大家所料,“以延煦语过当,诏革职留任”,左宗棠毫发无损。

  据《廉政瞭望》 李晓巧/文

2025-03-17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98314.html 1 左宗棠爱“摆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