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泽东喜欢阅读的古典文学名著中,《封神演义》占有特殊位置。他读《封神演义》虽不及《三国演义》和《红楼梦》那样,当作政治、军事书来读;也不像对《西游记》《水浒传》那样,对书中故事时常运用,随手拈来譬解事物,解释道理。从现有的史料来看毛泽东谈起《封神演义》的时候不算多。但是,毛泽东却熟读这部书,对书中故事有自己的分析,并且用这种分析来讲述重要道理。
“要看看《封神演义》”
有些人对《封神演义》有看法,认为它宣扬封建迷信,情节怪诞,对青少年有不良影响。不少学者也不看好《封神演义》,认为“《封神演义》总的倾向是反动的”,不主张人们阅读。
可是,毛泽东却不这样看。他在和身边警卫员们谈论读书时,主张要看看《封神演义》。一次,毛泽东问身边警卫人员看过《西游记》没有,接着又问看过《封神演义》没有。当警卫人员说看过《西游记》,没有看过《封神演义》时,毛泽东说,要看看《封神演义》,那本书虽然是神话,但其中有不少道理。
毛泽东对工作人员讲这个话,一是鼓励他们多读书,积累广博的知识;二是引导他们对古典名著要分析,要从中悟出道理。他与对《封神演义》持贬斥态度的人看法不同,认为这部书值得读,但读这本书,不要陷入其中的神话而走火入魔,也不是为了看个热闹,而应该从中发掘古人智慧,了解故事中的道理,用于今天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分析。
毛泽东从来也没有批评过贬斥《封神演义》的人,他认为,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书,自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强求统一认识。
毛泽东本人坚持认为《封神演义》可以读,但要有分析地读。有分析地读这部书,是毛泽东讲的另一面道理。不仅对于《封神演义》是这样,对其他任何书籍,毛泽东都主张要有分析地阅读。如果阅读时不加分析,不仅不能真正了解书中道理,还容易误入歧途。
“看来蒋介石没有看过《封神演义》”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多次到杭州,工作累了,他调节的办法就是爬山。有一次,毛泽东爬玉皇山,有几名工作人员跟随。那时,山顶上有道观,观内供有周武王、姜太公和哪吒等塑像,这些都是《封神演义》中描写的主要人物。毛泽东走进观内,仔细看过供奉的神像,边看边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封神演义》你看过没有?”工作人员回答说:“读中学时看过。”毛泽东问:“你知道殷纣王为什么被周武王打败?”工作人员回答说:“纣王宠信妲己,乱了朝政。”毛泽东说:“不对。纣王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在军事上采取分兵把守、消极防御的办法。而周武王用的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办法。所以纣王败了,周武王胜了。”毛泽东又说:“看来蒋介石没有看过《封神演义》,要么看了没有真正看懂。蒋介石搞的就是分兵防守的办法,我们用的就是集中优势兵力的办法,所以蒋介石被我们打败了。”
1939年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爆发两周年纪念日,陕北公学学生即将奔赴华北前线,校长成仿吾请毛泽东作报告。毛泽东以他特有的广征博引方式讲话,并且在演讲中谈到《封神演义》,他说:“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像和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我也赠给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毛泽东把姜子牙得到三件法宝之事直接引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经过对自己长期斗争经验的总结,掌握了三条真理:要搞统一战线,要武装斗争,要搞好自身建设。认识并正确运用这三条真理,中国共产党就将无往而不胜。毛泽东用《封神演义》中三件法宝的故事借古喻今,十分精炼地将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概括成“三件法宝”,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时隔几个月后的10月4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的刊物《共产党人》撰写了发刊词。在发刊词中,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件法宝”正式作了概括,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毛泽东此次改变了他几个月前在陕北公学讲话时使用的“三件法宝”一词,使用了“三大法宝”这一词汇,无疑带有强调意味。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毛泽东读《封神演义》时,对其中一些有意思的神话故事情节非常注意,并且用这些故事说明大的道理。
在《封神演义》的第三十七回中写了这样一个神话故事:申公豹以抛头入天复又归位的妖术,力阻姜子牙助周灭纣,结果落得头反眼背终不得安的下场。
《封神演义》中这样描写,正和作者所记述的申公豹总是倒行逆施,妄图扭转历史潮流的情节相一致。作者用这一形象,给申公豹以极大的嘲弄,也警示人们:向后看的人是永远没有出息的,就算你发动了三十六路人马来伐周,结果都将被历史车轮轧得粉身碎骨。
毛泽东对《封神演义》中这一情节记得非常清楚,并且曾用来说明当前的政治道理。1939年12月9日,毛泽东在延安各界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周年大会上说:“《封神演义》里有一个申公豹,是姜子牙的不肖师弟,他脸向后长,眼朝后看。现在在抗战阵营中,就隐藏有一群‘申公豹’,一批专门倒退的人,他们拖住中国要倒退。”毛泽东用申公豹来形容蒋介石集团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千方百计把中国拉向倒退,实际上是说他们就像申公豹一样,脸朝后,眼睛专门向后看,是中国的反动势力。“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情节源自《封神演义》中文王访贤的故事。文王梦虎添双翼,兆将得梁材,故三度寻贤溪边,见姜子牙在渭水河边用无饵的直钩在水面三尺上钓鱼,并且自命不凡地说:“负命者上钩来!”文王大幸,终请姜太公出山辅佐。
熟读《封神演义》的毛泽东用变通方式讲这个故事,形容美帝国主义与蒋介石集团的关系:美帝国主义愿意扶持蒋介石,是想让他跟美国走。而蒋介石愿意投靠美帝国主义,是想依靠美国打内战,实现他在中国的独裁统治。1949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又说:“美国确实有科学,有技术,可惜抓在资本家手里,不抓在人民手里,其用处就是对内剥削和压迫,对外侵略和杀人。美国也有‘民主政治’,可惜只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独裁统治的别名。美国有很多钱,可惜只愿意送给极端腐败的蒋介石反动派。现在和将来据说很愿意送些给它在中国的第五纵队,但是不愿意送给一般的书生气十足的不识抬举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当然更加不愿意送给共产党。送是可以的,要有条件。什么条件呢?就是跟我走。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毛泽东用这个故事,深刻揭露了美国和蒋介石的关系,同时指出:蒋介石投靠美国,最终不会有好下场。
据《党史博采》 霞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