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54年政务院第205次会议上,周恩来就提出:“健康的身体是建设和保卫祖国的一个重要条件”,“政务院可考虑发个通知,提倡早操和工间操,先在北京的中央各机关试行”。
周恩来提倡工间操,缘于他历来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和坚持不懈。1910年,12岁的周恩来就背井离乡,跟随伯父来到风高雪寒的东北求学。无论酷暑严寒,周恩来坚持跑步、踢球、做操、爬山等各项户外活动,体质逐渐得到增强。
1913年夏,周恩来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四年中,他坚持每天6点半起床,千米晨跑后,与同学们一起做“千人操”。他经常参加的球类活动有排球、篮球、乒乓球和足球。他也喜欢田径运动,最擅长的是跳高。
然而,从戎马倥惚的战争年代到紧张奋进的建设时期,忙碌的周恩来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继续早年钟爱的多项体育运动也逐渐成为一种奢望。他曾回忆自己连做梦都梦到过划船。
尽管如此,为了使身体能更好地适应超负荷的工作,周恩来始终坚持几项简单易行的体育锻炼。散步就是周恩来常年坚持的一种锻炼方式。他在1971年接见防治慢性气管炎的工作代表时,清楚地表达了自己对这项活动的钟爱:“老年人搞一些散步,做一些柔软活动,不能只靠药物,要搞一些别的方法,提倡活动。”
周恩来还针对自己长期伏案工作的特点自编了一套保健操,包括头部运动、腰部运动、四肢运动和转体运动。他每天坚持一两次。只要没有急事,起床后就先在盥洗室做。
长期规律的体育锻炼使周恩来保持了较好的身体素质。1965年3月,周恩来前往罗马尼亚参加该国领导人乔治乌·德治的葬礼。67岁的他跟随送葬队伍整整五个小时在风雪中徒步数里路,没有穿大衣,没戴帽子,甚至连毛衣毛裤都没穿,居然也没有感冒。卫士长成元功后来回忆此事仍十分感慨:“这说明他的身体是多么健康呀!”
据《党的文献》 朱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