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忆往昔

蒸出浓浓的年味儿

2025年03月10日

  我是上世纪90年代结的婚,刚结婚没多久,就到了春节。那时,每到春节来临,婆婆家有蒸包子的习俗。那是我们婆媳俩第一次一起蒸包子,一忙乎就是一整天。

  那时,婆婆家住的是带院子的平房,院子里有个压水井,我年轻力壮,负责压水、洗菜、剁馅。由于馅多种多样,所以洗菜就是个“大工程”。院子里北风呼啸,寒风凛冽,好在井水是温暖的。我忙碌,婆婆也没闲着,她和好一大盆面让其发酵。发面是个技术活,面发酵得好坏,直接影响包子的口感。

  我把肉和各种菜剁好之后,婆婆开始调馅。婆婆调馅,放盐堪称一绝,用鼻子闻闻有香味了,就知道盐是否正好,根本不用尝。馅调好了,面也发好了,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就开始包包子。婆婆先在干净的面板上撒些面粉,用刀在面盆里切一大块面团,搓揉成长条状,用刀切成相等的方块,我用手掌心按成一个个扁圆形。婆婆擀包子皮时,把包子皮擀得中间厚、四周薄一些,用这样的包子皮包包子,不容易破皮、露馅。婆婆把面皮放在左手上,中间放好馅,右手先把面皮的一边拎起来,把边上的皮往外一拨,手指一捏,重复同样的动作,一个漂亮的包子就包成了,不同馅的包子做上不同的标记。婆婆包了一会儿,就让我把包好的包子放到锅里面蒸。婆媳俩一边包包子,一边拉家常。第一锅包子新鲜出炉了,我打开锅盖,里面的包子白白胖胖,香气扑鼻。婆婆说:“包子趁热好吃,快尝尝。”我拿起一个肉包子吃起来,皮薄馅多,鲜香四溢。厨房里雾气缭绕,暖意融融,蒸出的浓浓年味儿弥漫开来。

  那时候,家常的各式包子,是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礼物。婆婆走亲访友会拿着包子,也会收到亲戚朋友送来的不同口味的包子。

  顾红敏/文

2025-03-10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97586.html 1 蒸出浓浓的年味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