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首版

浓浓年味在指尖流淌

“守”艺人用绝活儿贺新春

2025年02月12日

  本报记者 杜雅楠

  2024年,“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里,石家庄的非遗传承人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活儿”,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生机,也让年的味道更加浓郁。

  为表演社火

  11年未回家过年

  2月9日(正月十二),李连贵带着徒弟们参加了井陉矿区举办的“民俗庆新春 非遗大巡游”活动。翻跟头、劈叉、耍大刀……他们身着华美的戏服,在矿区人民广场上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白彪红脸社火(下简称社火)表演。

  今年75岁的李连贵是井陉矿区白彪村人,他也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彪红脸社火代表性传承人。“社火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武术,融合了戏剧、舞蹈等元素。”李连贵说,为了将这项非遗传承下去,这些年来,他一直义务教村里的年轻人表演社火。

  “我想让更多人看见家乡的社火,让这项非遗‘走出去’。”李连贵说,从2015年开始,他每年春节都要带着徒弟们参加北京、石家庄等地举办的庙会。为了传承和宣传家乡的社火,李连贵已经连续11年没回家过年了,但他却并不觉得孤独。“有社火和这么多徒弟陪着我,我心里很充实。”为了让社火满足大众审美,李连贵还将表演动作进行了创新。李连贵会通过看各种武打片来寻找灵感,再将影片中的动作融入社火中。今年,他创作的《三英战吕布》《花木兰》等新派社火戏,在各大庙会上都收获了阵阵掌声。

  如今,在李连贵的影响下,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加入村里的社火队。“我会继续教下去,也希望有更多年轻人爱上非遗。”李连贵说,作为非遗传承人,他有义务为传统非遗文化注入“新活力”。

  拍摄短视频

  把剪纸艺术传播出去

  今年60岁的唐文彦家住平山县下槐镇蚕宅村,她是平山剪纸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父亲是村里的剪纸能手,我五六岁时就跟着他学剪纸。”唐文彦说,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设计、构思剪纸作品。

  2024年年初,唐文彦让儿子帮忙申请了抖音号。只要创作出新作品,唐文彦就让儿子拍一段视频发到网上。“我会让儿子把创作过程全程录下来,再把视频速度调快。”唐文彦说,如今,她抖音号的粉丝已经达到了33.2万,视频最高点赞量达到了662.7万。

  今年春节,唐文彦别出心裁地创作了一幅“蛇盘兔”剪纸作品。“这是一幅对称剪纸,我还特意设计成了葫芦形状。”唐文彦说,视频发布后,不少人都夸她创意好。唐文彦还将作品送给了邻居们。“‘蛇盘兔,必定富’,我希望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下转2版)

2025-02-12 浓浓年味在指尖流淌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94657.html 1 “守”艺人用绝活儿贺新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