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五的下午,我都能接到父亲的电话:“周末回来吗?如果回来的话,带一家人来我这里吃饭。”自从父亲退休后,每周都要请我们去家里吃饭。
父亲生于1949年,13岁就当了生产队的保管员,18岁担任大队民兵连长。因为表现突出,父亲受到了赣州地委的表彰,26岁就成为大队书记。后来,干部人才紧缺,组织上从基层选拔了一批“三结合”干部,父亲有幸成为一名国家干部,被提拔为公社革委会副主任。提倡干部“四化”的时候,父亲因为只有小学文化,被平调至临近乡任副乡长。父亲没有沮丧,而是踏实工作,深得组织认可,之后被提拔为乡党委书记。父亲不谙“官道”,只懂得埋头做事,从未向组织提要求、谈条件。他时常说:“我只读过小学,组织上能给我这样的岗位和待遇,我非常满足。”
退休后的父亲迅速转换身份,主动承担起全家的粮食蔬菜生产供应。在商品粮户口吃香的时候,父亲并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母亲转户口。到现在,母亲依然是农村户口,有责任田和自留地,这正好给了父亲用武之地。父母每天早睡早起,天一亮就出去劳作,种水稻、割鱼草、整菜地,忙得不亦乐乎。
每个周末的“宴请”,父母都会精心准备。虽然没有高档菜品,却很丰盛,大部分食材是父母种植或制作的,不仅味美,还很新鲜,比如糯米饭、薯粉饺、辣椒饼等。父亲种的菜品种较多,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时令蔬菜。有吃不完的蔬菜,父母也不会拿到街上去卖,而是送给邻居、亲戚、朋友们吃。
饭前饭后,是父亲给我们“上课”的时间。父亲当过多年的基层干部,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做思想教育工作。父亲希望我们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要求大家注意身体,叮嘱我们遵纪守法,不要有侥幸心理,更不能酒后开车。父亲教育我们:“不要想赚多少钱,当多大的官,要家庭和睦,更要教育好子女。子女没教育好,其他都是空的。”
我走上领导岗位后,父亲虽然高兴,但更多的是担心。父亲常说:“千万别贪小便宜!国家给的待遇不低,不要去和别人攀比,千万不要收别人送的礼。”新闻媒体常常有贪官落马被查的报道,每每看到这样的消息,父亲就会以案说法,和我们算经济账,算自由账,算家庭账,算亲情账,再三告诫我们:“说规矩话,办规矩事,做规矩人。”
由于工作调动,我们离父母家远了。然而,只要周末不加班,我仍然会带着家人,去陪父母吃吃饭,听听父亲的往事,主动接受他们的教育和监督。父亲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勤劳、厚道的含义,通过聊天的方式校正我们的人生方向。已为人父的我,要把这种优良家风传承下去。 周友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