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医疗指南

冬天心情差和激素变化有关

2025年01月24日

  冬季,不少人感到明显的情绪低落,有些人虽然未达到疾病程度,但也会出现类似焦虑和抑郁的症状。之所以有这些表现,与激素变化关系很大:

  1.血清素水平降低。季节性情感障碍在白天短、冬季长的北半球更常见,这可能与阳光照射减少、神经递质血清素水平降低有关。季节性情感障碍与动物冬眠期间新陈代谢降低类似,是人体为了适应能量需求较大的冬天而作出的改变,神经系统兴奋度下降、容易困倦、活动量减少等有利于保存能量。

  2.褪黑素分泌量增加。褪黑素是一种由人体脑内松果体腺分泌的胺类激素,分泌量具有昼低夜高的特点。冬季日照时间短,褪黑素分泌增多,且分泌时间延长,可能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引发季节性情感障碍。另外,负责催眠的褪黑素分泌量增加,而负责唤醒的皮质醇分泌时间延后,因此人会感到格外困倦,事事都提不起精神。

  冬季的情绪低落,往往会随着气温回升而缓解。除了激素分泌的影响,以下问题也会偷走好情绪:

  保暖不足。室内温度降到10℃以下时,不仅会让人瑟瑟发抖,情绪阴郁,也可能焦虑狂躁;而当温度在11℃~25℃时,人们更容易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的状态。因此,冬季一定要注意添衣保暖,多喝热饮。

  缺乏运动。冬天宅在家,减少了晒太阳的时间,户外活动时间也被压缩了。长期缺乏运动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如多巴胺、血清素等,这些物质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睡眠过度。虽然冬季提倡“早睡晚起”,但如果过度睡眠,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使大脑和身体处于慵懒状态,让人感到烦躁、沮丧。

  贴膘饮食。为了抵御严寒,人们会有意识地“贴膘”,更倾向于吃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如火锅、烤肉等,忽略了蔬果等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不均衡的饮食结构可能影响大脑正常功能与神经递质合成,让人心情变差。过度摄入高糖和高脂肪食物还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影响身材和自信心,进一步加重负面情绪。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 袁勇贵

2025-01-24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93265.html 1 冬天心情差和激素变化有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