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体看台

郑小瑛:朝着理想走去

2025年01月10日

  当2025年的新年钟声敲响时,一位银发老人坐在厦门嘉庚剧院的观众席,陪观众跨年。她就是96岁的郑小瑛,新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

  曾三次患癌的她,至今活跃在台前幕后以及短视频里,被年轻人称作“硬核奶奶”。

  去年,郑小瑛又完成了一件“硬核”大事:她指挥了普契尼的歌剧《托斯卡》中文版,10天内3次登台。她又一次打破纪录,成为全世界指挥这部歌剧最年长的指挥家。

  1929年9月,郑小瑛出生于上海。她的母亲把她从小当淑女培养。所谓“淑女”,就是让她接受全面的教育。母亲爱看秀兰·邓波儿的电影,说秀兰·邓波儿会什么,郑小瑛也得会,于是她6岁开始学钢琴,还学了踢踏舞。小时候学校有恳亲会,老师就让她跳歌剧《卡门》里的西班牙舞曲“哈巴涅拉”。那时候,谁也没想到,这个跳《卡门》的小女孩将来会成为中国第一位指挥歌剧《卡门》的指挥家。这部歌剧,她指挥了100多场。

  郑小瑛19岁时放弃医学专业,跟同学一起去解放区,进了文工团。团里很多人不识乐谱,学新歌时唱不对,她就帮大家纠正,就这么在大家的鼓励下当起了指挥。后来,她被保送到中央音乐学院,进入作曲系学习。

  1955年,苏联合唱指挥专家杜马舍夫应邀来中央歌舞团组建合唱指挥班时,郑小瑛被选中,成了19个同学里唯一的女生。

  那时候,苏联培养女指挥的风潮已经过去了。有人问郑小瑛的导师安诺索夫:“老师,你不是说再也不收女学生了吗?”安诺索夫回答:“这个不一样,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派来的,而且特别有才能。”  

  郑小瑛去苏联留学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学校不再给中国学生提供实习,全靠她的几位导师顶住压力,帮她组织乐团,让她可以有机会指挥交响音乐会。指挥普契尼的歌剧《托斯卡》,是出于她的歌剧导师拜因和莫斯科国立音乐剧院多年来对中国人友情的一种回报。

  那场演出非常成功,她的导师第二天在课堂上对各国留学生说:“你们有谁能像郑小瑛那样指挥一场歌剧《托斯卡》?”这场演出奠定了她作为一个专业歌剧指挥的基础。

  1978年以来,郑小瑛经常担任国家重要演出的指挥,并指挥演出了中外歌剧《护花神》《第一百个新娘》《茶花女》《卡门》《蝴蝶夫人》等;还曾与中央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等十多个交响乐团合作举行音乐会,她指挥的一些歌剧如《第一百个新娘》《草原之歌》《卡门》及欧洲歌剧合唱精粹、与第34届帕格尼尼比赛获第一名的吕思清合作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一些中国交响乐作品和歌剧,已被制成唱片磁带,发行于国内外。

  1997年,郑小瑛退休后,正打算到厦门筹建乐团的时候,突然检查出了直肠癌。知道这个消息的下午,她照常去北大给年轻人上课。郑小瑛说:“癌症当然是一件可怕的事,但对我来说,当时还没有发作,身体上没有感受到什么痛苦,我就不想打乱原来的计划。那天讲完了,学生们还让我带着他们唱歌,我就站到桌子上,指挥他们唱了国歌,完全忘记我马上就要进医院这件事。”“其实刚开始也紧张过,因为还有很多事没做完,有点不甘心。平静下来后,我决定好好治疗。”

  1998年,出院后一个月,郑小瑛就飞到爱沙尼亚演出了。那时,化疗掉的头发没长出来,她是戴着假发去的,还带了一箱子中药。在爱沙尼亚,她指挥了两场中国交响乐音乐会。

  2014年、2015年,她第二次、第三次发现患癌时,甚至没有跟家人说,一个人去医院做了放疗。因为已经有过面对癌症的经验了,再一次查出来,她就很听大夫的话,很配合治疗。

  郑小瑛说:“我知道,从世界范围来看,自己的指挥水平并不是最高的。但我要把我知道的这一点东西尽可能地跟我的同胞分享,让别人的起点可以高一点。虽然这是件很小的事,但我要尽力把它做好、做到极致。”宗和/文

2025-01-10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91572.html 1 郑小瑛:朝着理想走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