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的颜色可以反映肠道健康。
暗褐色或黑色。在判断是不是疾病导致大便“变色”前,首先要排除食物和药物的影响。例如,猪血、鸭血等食物可导致黑便,服用某些药物后也可以引起黑便,如胃药中的铋剂、缺铁性贫血患者服用的铁剂等。这些情况下的“黑便”通常没有光泽。如果没有食物和药物的影响却出现暗褐色或黑色大便,就要注意了,这有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导致的,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鲜红色。这种情况多见于痔疮、肛裂,因排便时用力过猛,擦破黏膜引起。
暗红色。这通常提示下消化道出血,常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等情况。
灰白色。这可能是胆结石、胆囊炎等造成胆道梗阻引起的,胆汁无法流入肠道,导致大便呈灰白色。
绿色。这可能是由肠道、胆道疾病或消化不良引起的,如肠胃炎、寄生虫感染等。食用大量含叶绿素的食物,如菠菜、西蓝花等,也可能使大便呈绿色。
建议每年至少进行1次大便常规检查。有肠道疾病史或高风险人群,更要密切关注该检查,根据医生的建议增加检查频率,以便更好地监测肠道健康状况。
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重视便常规检查:偶发或长期腹泻;较长时间便秘(包括用药后便秘);出现原因不明的肚脐周围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大便颜色异常、大便性状改变等;大便中明显可见未消化的食物、油花等;不明原因发热;临床上疑有胃癌、结肠癌、胰腺癌等疾病;有便虫史(可以确定肠道寄生虫种类);各种原因的黄疸。
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张妍婷 李启娴 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