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首版

34年,累计献血26000多毫升

王宝财 用爱心点亮生命之光

2025年01月06日

  本报记者 李晨阳

  通讯员 艾立起 徐凤军

  在唐山市中心血站,每隔几个月,都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来献血,他就是60岁的王宝财。血站的工作人员每次见到王宝财,都会热情地和他打招呼:“王叔,您来了!”为何王宝财会成为血站的常客?这背后是一段长达34年的温暖坚守。

  1989年,王宝财结束了五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回到家乡唐山。当时,王宝财的一位工友左臂不幸被卷扬机绞伤,急需输血。得知自己的血型与受伤工友相匹配时,王宝财没有丝毫犹豫,献了400毫升的血液。看着工友的脸色逐渐恢复红润,从死亡边缘被拉回,王宝财的内心受到了极大触动。从那一刻起,一颗“无偿献血”的种子,悄然在他心底种下。

  自1991年起,王宝财便正式踏上了无偿献血的旅程。刚开始,王宝财捐献的是全血,为了确保每一次献出的血液都健康、合格,他加强锻炼,控制饮食。后又得知捐献血小板间隔期短、救助效果也不逊色后,他便果断改捐血小板,只为救助更多患者。34年里,他累计献出血液总量高达26000多毫升,远超5个成年人血量总和。如果按救助一个病人平均需要800毫升血液计算,他的献血量已救治了33个病人。

  生活中的一场意外,让王宝财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份坚持的意义。有一回,妻子因贫血住院需要输血治疗,但当他结算费用时却发现账单上用血零费用的字样,那一刻,王宝财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往昔无数次的献血画面如幻灯片般在脑海中闪现,他恍然意识到,自己多年来的无私付出,在这一刻回馈到了最亲近的家人身上。

  34年的坚持,无偿献血早已深深扎根于王宝财的生活中。2015年,王宝财获得国家卫健委、红十字总会等单位授予的无偿献血奉献表彰奖励。“那一摞摞被岁月染上鲜红印记的献血证,是我34年无偿献血的生动见证,但我更高兴的是每一次在血站献血完毕后收到一条的短信。”王宝财边说边拿起手机,屏幕上赫然显示简短的一行字:王宝财先生,您的血液经检验合格即将临床应用。这或许才是他最引以为荣的吧。

2025-01-06 34年,累计献血26000多毫升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91028.html 1 王宝财 用爱心点亮生命之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