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8月,我出生于河北省饶阳县大官亭镇东歧河村的一户农家。我从小只知读书,对家里的事不闻不问。1982年夏天,我家在新址盖房。有一天,母亲让我去给盖房的人们送开水。我放下正在读的书,问:“新房在哪儿呢?”母亲一时无语。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当提起此事,母亲都会笑我是个“书呆子”,三个哥哥也戏称我为“四傻子”。正是靠这种对读书入迷的劲儿,1982年7月,我以优异成绩考入衡水地区师范学校。
1985年,我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省直单位工作。同我一起来的16人,大多是大学生,有的还是研究生,只有我一人是中专生。为了提高学历,我继续学习,工作之余大多用来读书。1987年9月,我开始在职读大专;1991年9月,我开始在职读本科。我读书时注意积累资料,办公桌上一直放着三个本:日记本、摘抄本、剪报本。在职39年,积累了几十本资料,对我的工作非常有益。单位图书馆每次购进新书,工作人员都会主动向我推荐,因为他们知道我爱读书。图书馆组织读书征文活动,我都积极参加,为创建学习型单位助力。
2021年10月,组织派我到保定市涞源县白石山镇斗军湾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去时,我带了一大箱书,工作之余无人打扰,正是读书的好时机。每次回石家庄,我都要到单位图书馆还书、借书。有时,我还让女儿、侄子给我寄书,以防“断粮”。驻村一年半,我除了每天写日志,还写了《责任在肩——驻斗军湾村工作纪事》,共12万字。只要有书相伴,在哪个角落我都不会感到孤单寂寞。
2023年4月退休后,我读书的时间更充足了,常常去石家庄市图书馆阅读一整天,走时再借几本。读书,如同聆听智者教诲,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深感生活充实,身心愉悦。
我不但自己读书,还用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生活理念影响家人,特别是女儿和外孙。女儿上学时就很爱读书,这让我倍感欣慰。她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后,我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买什么书。女儿喜欢读长篇小说,我建议她多读名著,还可以读一读历届茅盾文学奖作品。前不久,她想买关于提高写作能力的书,我说:“可以买一套《毛泽东选集》,向伟人学思想、学方法,还能够学到写文章的技能。”女儿听从我的建议,马上买了一套,读得津津有味。近几年,女儿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
外孙今年6岁,上幼儿园大班,很喜欢看儿童书刊。上街时,他不闹着买零食和玩具,而是喜欢买书。他最喜欢去石家庄市图书馆和图书大厦,安安静静地坐下来看书。他说:“看书像吃饭,到图书馆看书是‘吃自助餐’,借书是‘没吃够,带回家’。”平时说话,外孙还常常运用学到的成语。前两天,我们到小区的院里玩,我指着天空说:“今天天气真好,你用成语形容一下。”他马上回答:“晴空万里。”玩了一会儿,他说:“我要拉屎。”我说:“说话太粗俗,你能不能用文雅的词说?”他马上说:“我要出恭。”我顿时笑弯了腰,问他从哪儿学的?他回答:“你给我讲书里的故事时听到的。”这个小鬼头,记性还挺好。回到家,我把刚才发生的事说给女儿听。作为奖励,女儿立刻网购了一套《三国演义》儿童故事画册,外孙高兴得又蹦又跳。
李国进/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