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是雍正继位的大功臣。在康熙驾崩的那一夜,时任九门提督的隆科多是现场除皇子之外唯一的异姓大臣,并全权负责雍正的个人安保工作,保证皇权顺利交接。雍正继位后,隆科多迅速成为当朝的政治明星,位高权重,但仅仅5年后,隆科多就十分狼狈地死在了北京畅春园外的一间小房子里。作为拥护雍正继位的从龙之臣,隆科多为何会这么快陨落呢?
满门勋贵的家世
隆科多的全名是佟佳·隆科多。在清朝早期,有两位赫赫有名的佟佳氏皇后。第一位是顺治的孝康章皇后,她生下了一个儿子——爱新觉罗·玄烨,即后来的康熙帝。这位孝康章皇后就是隆科多的姑妈。第二位佟佳氏则是康熙的第三任正宫娘娘——孝懿仁皇后,这位是隆科多的亲姐姐。所以,隆科多既是康熙的表弟,又是康熙的小舅子。
再来看看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也就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那位议政大臣,只不过在剧中,佟国维被改编成了隆科多的六叔。
话说回来,隆科多所在的佟佳氏家族当时是绝对的权贵家族。其家族的大量成员在朝为官,且职衔普遍不低,以至于佟佳氏家族在康熙朝获得了一个响当当的称号“佟半朝”。出身于权贵家族的隆科多,其官场生涯走了典型的旗人武官升职路线。自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起,隆科多就在康熙身边任一等侍卫、銮仪使,此后,又升任镶白旗汉军副都统、正蓝旗蒙古副都统。
对一个权贵家族来说,其兴衰终究离不开政治斗争中的站队。而隆科多的第一次站队,显然是失败的。他最早是康熙皇长子胤禔的人。转折点则发生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当时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老大胤禔因魇镇太子、图谋不轨被削爵囚禁,隆科多也因此受到批评。他从此在政治站队上愈发谨慎,并由此躲过了一次重大灾祸。
这次重大灾祸,就发生在太子第一次被废的那年冬天。当时,康熙要群臣推举新太子,八皇子胤禩的众望所归严重挫伤了康熙对控制朝堂的自信。转过年来,本已退休的佟国维被康熙视为串联“八爷党”的罪魁祸首之一,佟佳氏家族遭受了一次全面且沉重的打击。但隆科多在此期间始终没有表态,且他和拥护胤禩的所有皇子也都保持了一定距离。于是,这场政治风波过后,保持中立且谨慎的隆科多很快就迎来了自己高升的机会。
康熙五十年(1711年),时任九门提督的托合齐的“结党饭局”曝光,这再次引发了康熙强烈的不安。托合齐是胤礽复立之后“太子党”的核心人物,常年以组织饭局为由拉帮结派。而在这场顶级的政治饭局中,除了托合齐这位掌握京师军事力量的九门提督之外,还有时任刑部尚书和兵部尚书。最邪门的是,康熙的贴身太监梁九功也在其中。这相当于“太子党”利用托合齐和梁九功的职务之便,可以监视在京大小官员的一举一动,甚至也能监视康熙。康熙在惊恐和震怒之余,当即以雷霆手段进行了镇压。
处死了托合齐之后,远离政治站队的隆科多被康熙任命为新任九门提督,掌握了京师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隆科多在兼任九门提督的同时,升任理藩院尚书,成了康熙晚年时期炙手可热的政治新星。
从龙保驾,备受雍正信任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驾崩,雍正继位。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在畅春园驾崩时,现场的主要人物除了众位皇子之外,大臣只有隆科多一人。而人们在谈到这段历史时的疑惑之处就在于,隆科多只是理藩院尚书兼九门提督。论文职,他上面有大学士和六部尚书;论武职,他上面还有领侍卫内大臣。从任何一个角度讲,隆科多似乎都没有资格出现在当时那种特殊场合之中。
然而这背后的原因,我们今天已无法揣测。但当天夜里隆科多做了什么,还是比较清晰的。首先,隆科多组织武力对畅春园进行戒严;之后,隆科多与十三阿哥胤祥一同领兵,护送雍正返回了紫禁城;最后,隆科多还派兵彻底封锁了京城整整6天,对所有王公大臣都实行了布控,以确保雍正顺利登基。并且在未来半年多的时间里,隆科多都是雍正人身安全的第一负责人。
雍正继位没多久,隆科多就升任了总理事务大臣,兼吏部尚书,承袭一等公爵。不仅如此,雍正对朝廷许多大臣都表态说过,隆科多的亲姐姐孝懿仁皇后是他的养母,所以隆科多就是他的亲舅舅。于是,雍正下了一道史无前例的命令,他命内阁以后书写公文时,凡遇到隆科多的名讳,一定要写作“舅舅隆科多”。此外,在待遇上,雍正对隆科多也好得离奇,什么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鞍马紫辔等,通通赏赐,跟亲王一个待遇。
盛宠之下轰然落幕
然而盛宠之下,隆科多膨胀了,甚至有些忘乎所以了。于是乎,隆科多在雍正朝仅仅崛起了5年,便迅速坠落。
隆科多主管吏部时,吏部几乎成了他的私人领地,官员任命被他大肆干涉。时人将隆科多所选的官员均称为“佟选”。
结党问题则是隆科多失宠的主因。隆科多因佟佳氏一族而起,也因佟佳氏一族而落。当年,在族人几乎全体站队八皇子时,他因中立而崛起;但等到他成了佟佳氏的顶梁柱时,他又开始庇护那些曾经表态效忠八皇子的族人。这相当于他不单单是结党,还包庇了雍正昔日的诸多政敌。因此,从雍正三年(1725年)正月开始,隆科多便逐渐失宠。其实,在雍正二年(1724年)年底,隆科多为了试探,也可能是为了自保,曾主动向雍正请辞九门提督的职位,结果被立即准奏,雍正还安排了其对头巩泰来接替他。
大概从这时起,隆科多就意识到,他的外甥雍正尽管说话比康熙好听,但翻脸之后的手段要狠辣得多。于是,隆科多就逐渐开始牢骚满腹、胡说八道,他的牢骚中最有名的有两句。其中一句是:“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他自比季汉的托孤大臣诸葛亮,那康熙是刘备,雍正不就成了乐不思蜀的刘禅了吗?至于后半句的“死期已至”,不就是指责雍正忘恩负义吗?表达得如此直白,都不需要专业的“文字狱人士”来罗织罪名。
而另外一句则是隆科多夸耀自己在康熙驾崩那晚“一呼可聚二万兵”。这种话一旦说出来,那对雍正继位的合法性的打击可就太大了。你隆科多到底是在炫耀拥立之功,还是在暗示雍正是靠武力夺权的?一旦对皇权的合法性产生了威胁,那其死亡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隆科多的人缘很差,一是因为他没有科举身份,科甲出身的官员都看不上他;二是隆科多自恃皇亲国戚的身份,又有拥立之功,多年来飞扬跋扈,四处树敌。于是,雍正处理起来也很是轻松,他先是公开收回隆科多的种种“亲王级”待遇,继而在大会小会上,没事就点名批评两句,明确表态隆科多失宠了,朝野上下心领神会,参隆科多的折子像雪片一样纷纷飞落至雍正案前。
最终,雍正合理合法地把隆科多送进了监狱,为隆科多定了41条大罪,判了个无期徒刑。值得玩味的是,雍正给隆科多选的幽禁地点居然紧挨着康熙驾崩之地——畅春园。一年之后,隆科多即一命呜呼。
(据《成为雍正》李正/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