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一出现颈肩腰腿疼痛,第一反应就是贴膏药止痛。但膏药真的就能一贴了之吗?
膏药按成分区分,主要有中药类、非甾体抗炎药类、激素类、镇痛类。无论是哪一类膏药,都需结合病情谨慎选择,谨防在使用过程中适得其反。
膏药适用于固定浅表性疼痛
膏药是透过皮肤渗透进患处起效,对于痛处固定的浅层组织疼痛,可起到良好疗效。但对于肾结石引发的内脏疼痛等病症,疗效自然会大打折扣。
像长期伏案工作引起的颈腰椎劳损、夏季吹空调引起的脖子痛等,这类因急慢性损伤所引发的疼痛,由于其发病位置固定且浅表,就适合通过贴膏药进行治疗。
神经受压疼痛不能贴膏药
对老年疼痛患者而言,神经受压往往是诱发疼痛的关键因素。在具体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寻找诱发疼痛的深层原因,并纠正和预防神经受压发生。
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疼痛,属于典型的神经受压因素造成的。这种疼痛不仅可以覆盖整个肢体,还常伴有麻木和感觉异常。除了要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疼痛,可能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甚至手术治疗。
不能对症会掩盖病情
对于急性或偶尔出现的肌肉劳损疼痛,贴膏药可起到良好效果。但对某些慢性疼痛来说,若根本病因未消除,依然会有反复发作的风险。比如因筋骨失衡导致的疼痛,单纯局部用膏药,虽能起到一定的消炎效果,但对整体病情的好转疗效甚微。一旦长期用膏药止痛,还有掩盖病情的风险。
对于长期、反复出现的颈肩腰腿疼痛患者,需及时到医院明确病因治疗。杨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