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精品阅读

闻一多:用背影为子女指引道路

2024年10月18日

  1938年8月底,在西南联大任教的闻一多将家人也接至昆明。此后,他们一家在昆明住了8年。

  “我印象最深的画面,是父亲的背影。”儿子闻立鹏回忆说,“那时条件困难,一间屋子既是我父亲的书房、会客室,又挤着我和妹妹的床,还有我父母的床。有时我夜里醒来,就看见父亲还披着衣服、弓着背,坐在桌前刻图章。”

  战时物价暴涨,闻一多的月薪仅够一家人勉强支持十天。书籍衣物变卖殆尽,他去校外兼课、写文章、作报告,为节省炭火,在腊月里带着全家高高低低的孩子们去小河边洗脸……想尽办法,一家人仍时常在断炊中度日。直到闻一多在朋友建议下公开挂牌,为人刻印,成为一个“手工业劳动者”,家中状况才有所改善。尽管闻一多的面容变得消瘦,手指上磨出硬茧,但在最劳碌的日子里,他依然是那个几乎从不对子女发火的好脾气父亲。

  闻立鹏记得,有一回,二哥闻立雕从学校拿回一块钠放入茶壶,试着按课堂上教的钠加水产生氢气的原理制造氢气,结果钠放得太多,引起爆炸,伤到了围观的大妹。“二哥闯了祸,我们都吓坏了,没想到父亲并没责备我们,只是借此讲了个道理,说了句英文谚语:‘一知半解是最危险的事。’”闻立鹏说。

  在闻立鹏的印象中,父亲不曾对他们兄妹提过多少要求和期望,除了在给哥哥们的信中,说过一句“我自己教中文,希望我的儿子在中文上总要比一般人强一点儿”。

  闻立雕曾在文章中写过,父亲是寓教育于日常生活,身教多于言教,熏陶和潜移默化多于灌输。“例如,他要求我们每个孩子都要好好读书,而他自己只要没有别的事,放下碗筷就坐到书桌前,不是看书就是写东西。受他的影响,我们自然也就形成了看书写字的习惯。”

  为国担当,为家担当。无需说太多,闻一多只需做自己的事,他走在前方的背影,便是对儿女们的指引。

  据《新华每日电讯》 王京雪/文

2024-10-18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82122.html 1 闻一多:用背影为子女指引道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