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小的时候对书法并不感兴趣,但是二哥每天5点起来练字,不由分说地就把我叫起来,跟他一起练。久而久之,我慢慢地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形成习惯。冬天冷啊,盆里的墨冻成冰,我俩就砸开,开始以木板代纸伏案临写。手冻疼了搓搓手,脚冻疼了跺跺脚,就这样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一直练到了高中。高中毕业正值“文革”后期,我书写的标语被公社书记发现了,便冷不丁地离开了“大寨田”,成为公社的“公家人”。到了1976年,我进入河北大学中文系,结识了教授古代汉语的黄绮和教授古典文学的熊任望先生,两位先生均为书坛耆宿。黄先生风雅孤傲,熊先生淡泊谦和。二位前辈的博学、书品、人品,成为我心中楷模。如果说黄先生赋予了我书法之精神,而熊先生则赋予了我书法的气度,那是一种文人的谦和之气、正大光明之气。所以说,在河北大学期间我才真正走上了书法的这条漫漫长路。
虽然我的工作几经变化,但书法一直伴随着我。在我心中书法只是寄情,而不具功利目的。我觉得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点爱好,人生总好像缺点什么。人们愿与你交往,是因为你们在某些方面有相互需要的地方,否则,当一方付出大于回报的时候,这种交往就会终止了。这些年,书法也使我悟出了人生的不少哲理,同时也完善了我性格方面的不少缺陷。书法就是写人,写自我的经历、境界、性格、修养等内在的东西。2005年,我在沧州搞一个书展,共100幅作品最后只拿回了两幅,其余都被老乡、同学、朋友们拿走了,你想能不心疼吗?但又一想展览就像办音乐会一样,如果台下没有观众捧场那不更伤心吗?其实,这也在无形地考验一个人的修养和心理素质,写字和写人虽一字之差,但有本质区别。前不久一位朋友讲,怎么与你们写字的人接触都感到挺温和的,不着急、说话也真。
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我出身农村,农村的纯朴和善良、坚韧和勤奋的民风为我提供了滋养,所以,在我的书法艺术中总是喜欢其中的庄稼气。
凡事不能偷懒。我习书四十年有余,总感到书法越来越难写。不用说写出风格,就是把字写得好看一些就不容易,所以,古人学书的故事我深信不疑。我们不但学习古人还要学习今人。书法对我来说,开始是兴趣、爱好,后来我又感到是一种责任,因为好的作品可以教育人、影响人、鼓舞人。为了履行这种责任和道德的义务,我要克服重重困难,不停地在宣纸上写下去。 潘学聪/文
(作者系当代书法家、文艺评论家。曾任河北省委外宣局副局长、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巡视员、河北省政府文史馆馆员、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现为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特别提示
10月19日15:30到10月28日,“揽尽秋意写繁华——刘师爽、潘学聪书画展”将在石家庄传媒大厦二楼上谷厅开展。
地址:石家庄市正定新区新城大街与和谐路交口西行20米。
乘车路线:地铁一号线(商务中心站北行500米)、177路公交车(石家庄报业传媒集团站下车即到)。
联系人:17733851230(王女士)、13663112721(冯女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