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与蒋百里都是弃文习武、投笔从戎,1901年在日本东京相识后,这种共同的命运和抱负,让他俩一见面就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几乎形影不离,情同手足。
作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优秀士官,蔡锷与蒋百里在1904年回国后,一时风光无两,成为各地竞相招聘的稀有人才。然此际正处清末衰世,革命的前夜,多难之国,新旧军事力量暗中较劲,形势复杂,他们很快发现,现实并不乐观。
那段时间,二人常互倾心膈,感叹事业不畅,改造中国军队的理想受阻,并一致认为:袁世凯、段祺瑞之流私心太重,地域观念太深,即使他们愿意放手练新军,也只能成为一人一系争权夺利的工具,而绝不能用以捍卫国家。于是他们抛弃了借助袁氏建军的幻想,走上了反袁救国的道路。此时,他们发觉袁世凯正暗搞帝制运动,梁启超、蔡锷、蒋百里等几位师友遂密谋反袁计划,策划倒袁护国运动。
蔡锷等人隐蔽行事,在暗中有计划有步骤地酝酿部署,并屡放烟雾弹,以瞒过袁世凯紧盯着的眼睛。这当中,梁启超与蔡锷唱起了双簧,蔡锷与蒋百里也唱起了双簧。等到梁启超与蔡锷设计脱离虎穴,南下转往西南,蒋百里也离开北京,辗转南下,积极配合蔡锷讨袁军事起义。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称帝。25日,蔡锷等在云南组成护国军举兵讨袁。1916年3月22日,眼见贵州、广西、广东、湖南、四川、浙江等省陆续宣布独立,袁世凯四面楚歌,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
倒袁成功,大局已定,蔡锷在全国各地都受到尊重,然终因喉疾趋重,于是请假东渡就医。而蒋百里也深感蔡锷病情已相当严重,不能再耽误,他放不下蔡锷的病情,愿以总参议之名陪蔡东渡。
很快,蒋百里为蔡锷物色了日本九州福冈医科大学医院,于9月9日一起由沪东渡。从此,蒋百里一直陪侍在蔡锷左右。
11月,蔡锷病势垂危。8日,他由护士勉强扶持,凭窗瞭望日本飞机演习,受了一次很大的刺激。他对蒋百里说:“我们建设国防尚未着手,而现代战争已由平面而转立体,我国又不知道落后了多少年!我不死于对外战争,死有余憾。”当日,蔡锷溘然长逝。
蒋百里痛失挚友,他决心亲手操办蔡锷葬礼,请来和尚为蔡锷操度灵魂,后将蔡锷灵柩护送回上海,并亲撰《蔡公行状》,描述蔡锷短暂而又轰轰烈烈的一生。
据《书屋》 胡月梅/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