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叶赫那拉”“瓜尔佳”……清朝曾经的皇姓、大姓,今日已鲜见其踪。这些家族的后裔去哪儿了?从现今活跃于大众视线的名人、明星身上可以看出,满族改姓的秘密已“水落石出”。
乾隆的老丈人李荣保不姓“李”
满族改汉姓并非近现代才发生的事,清朝的乾隆皇帝已为此事操碎了心。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吏部向皇帝引见一位叫做满吉善的人。乾隆一听就皱起了眉头,露出有些厌恶的表情。不久之后,一道谕旨下来了:“其名满吉善者,竟以满为姓矣……吉善乃系觉罗,甚属尊贵,吉善竞不以觉罗为尊,以满为姓,照依汉人起名,是何道理?”为此,乾隆专门给满吉善改了个名字,叫“吉善”。去掉第一个字,听起来就是个十足的满人名字了。不过他担心还有类似情况发生,遂反复交代宗人府留心查禁,一旦发现必须立即更改。
这已不是乾隆第一次为此类事情头疼了。之前有满人名“陶光”“郭布亨”之类的,都遭到其严厉训斥。其实,严格来讲,这种情况并不属于满人改汉姓。与汉人喜欢连名带姓称呼不同,满族人习惯于称名不称姓。即使在写公文等正式场合,也是写名不写姓的。正如《清稗类钞》中说:“满、蒙两族之姓氏,不着于世,辄以其名之第一字相呼为姓。”
不过皇帝也说了,他真正生气的,是有些人“有意牵混”。即利用满族称名不称姓的习俗,把名字的第一个字取个常见的汉姓字,叫起来就像汉族姓名一样。这类情况在当时并不少见。比如乾隆的老丈人、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父亲李荣保,听起来就像“姓李名荣保”。
清军入关以来,满人崇尚汉文化,自皇帝起都在学习汉文化,再加上同朝共事的大臣,也有许多汉族大臣,故而取个类似汉族姓名的称呼,时髦又方便。不过,清朝皇帝虽然崇尚汉文化,却也很重视保持“满洲根本”,因为这是维护清政权统治的基础。为了保持“满洲根本”,从顺治到康熙、雍正、乾隆几代皇帝,都在强调“国语骑射”。故而保持满族本姓,也被乾隆提高到捍卫“满洲根本”的高度上来。为此,乾隆想到了一个办法——满人名字的第一个字不准用常见的汉姓字,以免发误会和联想。
当然,尽管使用汉姓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在清朝前中期,满族老姓大量汉化的情况并未出现,皇帝的申斥和防范还是起了作用。而且对于当时的满族人来说,老姓是族群身份的重要标志,与政治地位和实际利益挂钩,是被官方登记在案的。乾隆时期成书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皇朝通志·氏族略》和嘉庆时期的《八旗通志》中,就收录了七百个左右的满族老姓。
启功姓“启”属于“随名姓”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族统治的清王朝,伴随着政权的覆灭,满族人的地位一落千丈。他们找工作或做生意时,常常因为是满人就受到歧视。过去引以为傲的旗籍,此时却成为自卑的源泉。为了谋生和发展,辛亥革命后,许多旗人纷纷放弃旗籍,改为民籍。而按照当时的制度,改籍必须以冠汉姓为前提,因此大量旗人冠姓改籍。
不过姓氏毕竟是传家的大事,要选择什么样的新姓氏来传家呢?对此,我们不妨看看书法家启功(满族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先生为何姓“启”。
据启功自己所说,“启”这个姓内涵颇佳,当年治水英雄大禹的儿子就叫“启”。因此,他刻了枚闲章叫“功在禹下”,用“禹下”来代表“启”。这还不够,他又刻了另外两枚章,分别写着《论语》里曾子的两句话“启予手”“启予足”,意为保重自身,为的也是强调自己的姓。
在满腹经纶的启功手下,“启”姓自然能被赋予深刻的寓意,但若探究他的“启”姓来源,道理却很简单:来自清朝近支宗室的字辈用字。在清朝时,他的皇帝祖先们已陆续拟定了一个名字清单——“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等字,作为这个家族的字辈用字,启功的“启”字就位列其中。按照用字,末代皇帝溥仪比启功高了三辈。这种改汉姓的方式属于“随名姓”中的一种,即以名字中的第一个字为姓,只不过这个字恰好是辈分字。
与前文提到的李荣保中的“李”不同,真正的随名姓,是能世代传承的姓氏。据《清稗类钞》记载,“雍正朝大学士鄂尔泰,本姓西林觉罗氏,以父名鄂拜,遂以鄂为氏,子鄂容安,孙鄂津”等,都是以名字中的第一个字为子孙的汉姓。这类情况在清末越来越多,成为满姓汉化的一大途径。比如清末曾任直隶总督的托忒克·端方,人称“端午帅”,谥号为“端忠愍公”,其子叫端继先,俨然以端为家族的汉姓。
“爱新觉罗”改姓“金”背后
不过,随名姓并非满姓汉化的唯一选择。比如清皇姓“爱新觉罗”,改为启姓的实属“非主流”,更主流的选择是改姓“金”(除此之外,爱新觉罗家族所改的汉姓还有“肇”“罗”“依”“海”等)。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任,又名金友之,其长子则叫做金毓嶂。
“爱新”为满语“aisin”一词的汉字音译,它的语意就是“金子”。因此“爱新觉罗”改姓“金”,是取满族老姓的汉语意思为汉姓。此类汉化之法十分常见:比如尼玛哈氏,汉译为“鱼”,其所改汉姓就为“鱼”;富尔哈的意思为“杨树”,其对应的汉姓为杨姓……
当然,要把长长的满族老姓改为汉姓,最简单的办法还是直接取老姓的第一个字或其谐音。富察氏简化为“富”,马佳氏简化为“马”,佟佳氏简化为“佟”。而“瓜尔佳氏”多简化为“关”,是取“瓜”的谐音“关”为姓,女演员关之琳、关晓彤,据说都属于瓜尔佳氏的后人。
至于叶赫那拉,叶赫为氏族名,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叶赫河(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境内)一带所以得名。那拉才是姓,而且还是个大姓,除了叶赫那拉,还有哈达那拉、乌拉那拉、辉发那拉等。清朝灭亡后,叶赫那拉家族里的人也纷纷改姓,大部分的族人把姓改成了那,像我们熟知的歌手那英就是。
据《中华遗产》 吴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