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精品阅读

“八百里”缘何指牛

2024年09月18日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广为人知,其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三句脍炙人口,但也许有读者不知此处的“八百里”指的是牛。“八百里”作为表示距离的数量短语,为什么能指牛呢?

  “千里马”和“八百里加急”中的“千里”和“八百里”都是指速度,不过此两处都是指马的速度;而在“八百里分麾下炙”中,“八百里”是指牛的速度。“八百里”的这一含义出自《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驳’……”此后,便有以“八百里”代指牛的用法。在《汰侈》篇中,“八百里”和“炙”都用来表现极度奢侈的生活,而辛弃疾“八百里分麾下炙”的意思是把烤牛肉分赏给作战的将士,这是一种与士兵同仇敌忾的团结力,更是一种渴望建功沙场的急迫心。

  在辛弃疾之前,苏轼也在《约公择饮是日大风》一诗中写道“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此处“八百里”也是指牛。需要说明的是,牛作为农耕时代的主要劳动力,在宋朝时地位尤为高贵,官牛、私牛均不可随意杀害。

  这两位叱咤两宋词坛的风云人物于诗词中均用“八百里”一词,借“吃牛肉”一事来抒怀:辛词借想象中的壮士饱餐烤牛肉、塞外奏起战斗曲这样壮怀激烈、气概豪迈的场景,来反衬自己南渡之后再无用武之地的苦闷;苏诗则借与好友李公择约酒吃肉,表达自己宦海浮沉之后穷酸困窘与淡然洒脱交织的情怀。“八百里”入诗,于苏、辛二人,可谓用心良苦。

  据《语言文字报》 汪慧珍/文

2024-09-18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79138.html 1 “八百里”缘何指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