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长沙工作时,常常去逛湖南师范大学,爬爬岳麓山。有一次,无意中看到山脚下的操场旁有个四四方方的小屋子,白墙黑瓦,孤立一隅,看不出来历,走近一看,匾额上简简单单写着三个字:自卑亭。
这名字起得好生奇怪。
后来一查,自卑亭建于公元1688年,“自卑”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的“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要去远方,先得知道自己的狭隘;要登高,先得明白自己的卑微,从脚下开始。原来“自卑亭”有这个意思。
张扬个性的时代,自信成了美德,自卑则好像成了坏词。不管能不能,都得先说“我能”;不管是否觉得自己棒,都得拍着胸脯大喊“我好棒”。为什么不能坦然地做一个自卑的人呢?电影《国王的演讲》以乔治六世为原型。乔治六世向来怯懦,且患有口吃,当战争袭来,他要在全国人民面前发表演说。这像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国王知道自己的劣势,便从自身短板下手:运动、加强呼吸、练绕口令……机械训练容易而心魔难破,他百折不挠:发声、感觉、跳跃、放松……多么艰难,别人的小小斜坡于他而言是崇山峻岭。但就因为身在低处,才一定要往高处去。
经由自卑,克服自卑,最终拥有真实的自傲,好过莫名其妙、不知所谓的自信。就好像,自卑亭在岳麓山的脚下,正是开始攀爬的第一步。自卑,其实是个好词。 叶倾城/文







